学区动态调,资源向需流!汕头招生变化折射城市发展新图景

南方日报 南方+

“资料早早就备齐了,招生方案也研究了好几遍。”7月8日8时30分,汕头市龙湖区中小学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开放后,家住东海岸新津片区的家长林晓燕轻点手机提交了申请。很快,她看着屏幕亮起“通过”的提示感到惊喜:“不到一小时就审核好,这下放心了。”

金平区老牌学府迁址合并、资源整合焕发新生;龙湖区东海岸教育空白地带,新校落子精准填补;多孩子女同校政策落地,家庭接送更便利……近日,汕头市开展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牵动着万千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的心。这轮招生工作的调整,不仅是学位资源的空间再分配,也是汕头以集团化办学为引擎,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深走实。

汕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汕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集团化办学加速培植优质学校

细览各区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方案,汕头的教育版图正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重组。

在金平区,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汕头市友联中学将搬迁至原汕头二中明珠校区办学,并纳入聿怀中学教育集团,成为该集团的新成员校。这一调整不仅盘活了闲置校区资源,也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规模。在此轮招生中,金平区共有19所小学划片纳入该校招生范围。

友联中学建校已106周年,是汕头埠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学;聿怀中学享有“一校六院士”的美誉,先后培养了包括黄旭华、杨遵仪、郭予元等在内的大批人才。未来,在聿怀中学教育集团的强力带动下,友联中学将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焕发作为百年老校的新面貌、新风采。

汕头市友联中学将搬迁至原汕头二中明珠校区办学,图为新校区。  受访者供图

汕头市友联中学将搬迁至原汕头二中明珠校区办学,图为新校区。  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汕头市正始中学停止办学,并整体并入汕头市第六中学。合并后的新校被命名为“金平区教师发展中心实验学校”,统一在原第六中学校区办学。2025年秋季以新校名招生,初一级拟招收8个班、400名学生。

金平区教师发展中心实验学校的设立,标志着金平区在教师培养与教学实验一体化上迈出关键一步。第六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金平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学教研与前沿教育资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这一次探索,或将为汕头其他区县教师发展中心提供实践经验。

龙湖区则聚焦填补东海岸新城教育空白。近年来,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金湾学校承担了东海岸新津片区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任务,学位紧张问题突出。全新公办小学龙腾小学正式亮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片区学位压力。

龙腾小学由金阳学校教育集团启动办学,首年招收7个班315名学生,覆盖珠港新城片区、柏嘉半岛及东海岸新津片区部分区域。据龙湖区教育局消息,东海岸片区学位缺口仍然存在,未来将推动珠港新城片区配套学校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片区群众入住率骤增与规划学位建设不匹配问题。龙腾小学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启用,已完成全面封顶,进入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阶段。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除龙腾小学外,东海岸新津片区同步引入民办高中“汕头市东海岸高级中学”,民办教育的进驻将与公办资源形成互补。此外,在龙湖区,汕头市丰华学校自新学年起停止小学一年级招生,原小学一年级招生服务范围划入金阳小学招生服务范围。

如今,在汕头,集团化办学成为共性策略。过去五年全市创建2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覆盖所有区县,有128所学校分类纳入21个教育集团,成功孵化出一批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这种“以强带新”模式正重塑汕头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

汕头孵化出一批家门口优质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应入尽入”。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汕头孵化出一批家门口优质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应入尽入”。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学位资源精准匹配人口流动趋势

观察汕头此次招生工作,除了呈现资源整合的特征,学区重划与资源再平衡的意味也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流动驱动了学区的动态调整,折射汕头城市的发展新格局。

在金平区,十余所小学服务范围进行了动态调整。如鮀浦中心学校服务范围,新增山兜、举登、金陇、港美4个居委,覆盖范围向鮀江街道延伸。这一调整直接对应汕头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工业园区的提质和西部片区的发展,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边缘扩容。

又比如,金龙小学教育集团纳入美誉华府,承接新建楼盘教育需求;桂花小学将汇悦春天纳入学区,解决附近居民子女入学痛点……这些楼盘均为近些年的新交付项目,凸显中心城区北片区人口的导入强度,折射出人口流动与社区发展的新趋势。

但从近年来看,汕头中心城区新增学校的建设进度相对落后于群众的入学需求。如在金凤半岛,近几年新建一批楼盘,而开发商配套的学校尚未建设交付,为解决该片区广大家庭的入学需求,作为过渡,金平区将多个楼盘暂时纳入长安小学入学服务范围,解决该片区的小学入学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龙湖区将在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金湾学校、龙腾小学和中阳学校建立小学入读新生房产信息库,下来将根据片区学位紧张情况,适时出台房产学位限定政策。

龙腾小学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启用,已完成全面封顶,进入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阶段。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龙腾小学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启用,已完成全面封顶,进入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阶段。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今年不少区县还推行了“多孩子女同校就读”申请机制,允许家庭中有子女在读公办小学的适龄儿童申请同校入学,通过线上申报和学位调剂实现家庭便利接送。

在本轮义务教育招生方案中,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潮南区“多校划片”试点的进一步扩大。去年,潮南区在两英镇、司马浦镇划定多校招生片区,今年这一改革覆盖范围显著扩大,新增峡山街道英大埔村、两英镇鹤丰村,实现片区内公办教育资源共享。

同时,潮南区针对偏远小规模学校开展创新试点,确定成田镇后坪小学、陇田镇敦灶小学等5所学校服务半径内户籍适龄儿童,可以报读区内2所公办学校。这一政策赋予涉农片区学生更多选择权,也促进小规模学校资源整合优化。

然而,无论是中心城区学区向人口流动区域延伸,还是涉农片区推动公办教育资源共享,真正的均衡绝非地理覆盖,而是每个孩子能否在最近的校园里,触摸到同等品质的未来——这仍是汕头教育强市蓝图中重要的考题。

焦点

汕头三所新校今秋启用

新增学位近6000个

2025年秋季学期,汕头市将有三所全新中小学校正式启用,涵盖公办小学、民办高中及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今年新增学位近6000个,为全市教育扩容提质注入新动能。

位于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A组团地块的龙湖区龙腾小学和汕头市东海岸高级中学已全面封顶,正进入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阶段,预计今年8月份完成建设、配齐配足教学所需软硬件设施设备后,移交办学使用。

今年9月启用的龙腾小学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今年9月启用的龙腾小学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作为由金阳学校教育集团启动办学的龙腾小学,规划办学规模为42个班、1890个学位,2025年首年招收一年级7个班共315人,服务范围精准覆盖珠港新城片区、柏嘉半岛及东海岸新津片区部分区域。

市属民办的汕头市东海岸高级中学则面向全市范围招生,2025年首批招生计划数为300人。该学校占地面积近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包括一栋综合教学楼、一栋15层宿舍楼和一栋2层高的食堂。

今年9月启用的潮南区科利园实验学校新校区在成田镇田中央村拔地而起。这所区属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规划学位3600个,今年秋季将迎来3493名学生,其中小学部465人、初中部1128人、高中部1900人,主要面向全市招收民办学校核准范围及符合政策的随迁子女、人才子女、优抚对象子女等。三所新校的协同投用,不仅有效缓解学位紧张局面,更通过公办民办互补模式优化区域教育供给结构。

延伸

“3+4中本贯通”落地

职业教育呈现招生热

连日来,汕头职业教育学校招生持续升温。职业教育渐热,既受国家政策引导、社会观念转换的影响,也是汕头职业教育院校办学实力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结果。

在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近日前来报考表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排起长龙。得益于近年来汕头非遗文化的“出圈”,该校潮剧潮乐等专业招生持续火爆。今年,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输送了近10名学生,通过高考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

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招生持续火爆,图为学校潮剧学生们在上基功课。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招生持续火爆,图为学校潮剧学生们在上基功课。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工艺校区实训负责人李贻曙介绍,学校共有7个专业方向已经跟高水平的大学进行了对接。在对接过程中,像学校的“双精准”专业,是与普通高中同时录取的第一批次专业。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还有一大批国家级的高水平示范性专业与之对接,例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这些优质大学的优质专业,都和学校进行了精准对接。”李贻曙说。

记者从汕头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汕头市将部分中职学校市级重点建设“优势特色专业”与学校“双精准”专业一并纳入“职普”同招试点工作。每个考生可以在9所试点学校24个“试点专业”中按自己意愿选报1至6个专业,按平行志愿进行投档,所选志愿可为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也可为多个学校不同或相同专业。

更为重磅的利好消息是,2025年,广东省正式启动“3+4”中职与本科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进入对应本科院校学习4年,毕业后获全日制本科文凭。经严格遴选,汕头林百欣科技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成功入选,成为全省31个试点专业之一,计划招生40人。

也就是说,录取在汕头林百欣科技中专“3+4中本贯通班”就读的学生,在完成中职阶段学习并通过转段考核后,符合条件的直接升入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读,经4年本科学习后,符合毕业条件的,由韩山师范学院颁发本科高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他山之石

动态监测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变化

如何打好学位供给的空间布局战,是汕头持续面对的考题。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汕头市龙湖区将建立小学入读新生房产信息库,并根据片区学位紧张情况,适时出台房产学位限定政策。作为超大城市,深圳人口规模大、增速快、外来人口比例高,其学位攻坚计划或许能为汕头提供经验和参考。

为适应学龄人口快速增长需要,深圳超常规实施百万学位攻坚计划,不断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2020至2024年,深圳全市投入中小学校建设经费近千亿元,新增中小学校用地超9平方千米,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09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2.5万个,初步构建了超大型城市更具规模、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格局。

着眼长远谋教育,深圳规划预控了共40平方千米的中小学校用地,适应未来学龄人口“梯次达峰”的特点分段施策。学前教育阶段着力提升公办幼儿园占比,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义务教育阶段提升公办占比,适时降低班额,推动教育质量提升;高中阶段加快补齐未来高中学位缺口,推动实施新一轮高中建设计划。

更值得学习的是,深圳建立基础教育学位资源“一张图”系统,根据片区网格人口变化动态监测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变化,科学指引学位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深圳建立健全学位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机制,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进行不同学段间学位转化,实现资源贯通衔接。此外深圳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拓展更多适应未来教育新形态的校舍功能场馆。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编辑 肖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