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揭西县人民医院收治一例孕32周、出生体重仅1.66kg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诊断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并发症。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汕大医附一院”)驻地帮扶专家的指导下,该患儿成功克服多重危险,并于不久前顺利出院。
近年来,汕大医附一院积极响应广东省“双百行动”号召,通过多维度赋能举措全面提升揭西县医疗服务水平,其中揭西县人民医院儿科更是被列为重点帮扶专科,越来越多新生儿能就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克服多重临床难关
“患儿出生后即出现气促、呻吟等临床症状。”据介绍,诊疗过程中,前述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多次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及氧疗支持。随着胎龄增长及体重增加,揭西县人民医院团队重点关注该患儿视网膜发育情况,于6月份特邀外院眼科专家进行跨区域会诊,完成两次规范的眼底筛查。经动态监测显示,患儿视网膜血管由发育不全逐步发育至完全血管化。
在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的前提下,汕大医附一院驻地帮扶专家王雪娟医师全程指导,与揭西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曾瑜斌、管床医师及新生儿护理团队密切协作,通过系统化诊疗方案,患儿先后成功克服感染、呼吸窘迫、黄疸、贫血、营养支持及消化功能等多重临床难关。
经过46天的系统治疗与精心护理,至6月底患儿各项指标显著改善:体重增长至2.75kg,单次喂养量达45ml,吸吮功能良好,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当日,患儿家属对医疗团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之情。
该病例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汕大医附一院在揭西县人民医院儿科专科帮扶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区域新生儿救治能力实现新提升。
提升区域新生儿救治能力
据统计,截至2025年上半年,揭西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住院率显著提升,这对新生儿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例患儿出院评估显示,其视网膜发育良好,未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汕大医附一院帮扶揭西县人民医院成功实现了早产儿眼底筛查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更充分展现了医疗团队在新生儿复苏、呼吸支持及氧疗管理等方面的把控能力。通过持续优化新生儿综合管理技术,医院有效降低了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专家团队的帮扶指导下,揭西县人民医院低出生体重儿的精细化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汕大医附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帮扶揭西县人民医院完善低出生体重儿全流程管理体系,从临床诊疗各环节着手,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优化转诊机制、强化技术培训、完善随访制度等措施,切实提升区域新生儿救治能力。
南方+记者 张晓宜
通讯员 黄贤锡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