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面向未来的学生?中俄学校“牵手”开启新一轮校际合作

广州教育头条
+订阅

7月8日,“教育领导力与未来教育:创新、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广州)—俄罗斯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现场缔结了3对姊妹学校,另有3所学校签署教育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学校将在资源共享、经验互鉴中,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路径。

活动现场缔结了3对姊妹学校,另有3所学校签署教育深化合作协议。

活动现场缔结了3对姊妹学校,另有3所学校签署教育深化合作协议。

有你的母校吗?来为她点亮爱心吧!

缔结姊妹学校和签署教育深化合作协议(可多选) 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喀山第51中学(缔结姊妹学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喀山第132中学(缔结姊妹学校) 广州外国语学校、喀山第9中学(缔结姊妹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中学、莫斯科二十一世纪综合学校、喀山市第187中学 提交

汲取教育教学及校园建设经验

近年来,中俄交往日益密切。

广州市政府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俄罗斯是广州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最多的国家之一,分别于2002年、2012年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喀山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于1997年、2014年、2021年与哈巴罗夫斯克、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缔结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

自缔结友好关系以来,中俄城市间互动频繁,在文化、体育、经贸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合作。依托友城合作平台,广州与俄罗斯友城间的青少年交流与教育合作已逐渐成为中俄地方合作的亮点之一。

多年来,先后举办了中俄“两国六城”青少年线上国际象棋赛、中俄“两国六城”城市推介、中俄青少年绘画展等活动,并多次组织广州中学生艺术团组赴俄演出。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表示,两地在师生互访、课程共建、学术研讨等方面持续合作,产出不少成果,“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我们要以无畏的勇气拥抱变革,希望中俄双方能进一步深化理解、凝聚共识、携手同行”。

“我们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开启新一轮校际合作协议,并通过参观广州市学校汲取教育教学以及校园建设经验,推动中俄教育合作实践向新发展。”喀山市教育局副局长阿尔苏·尼亚佐夫娜·比克托娃说。

让技术具有人性的温度

在数智时代浪潮下,中小学校如何作为?活动现场,来自教育一线的专家教师围绕活动主题开启了讨论。

广州市艺术中学现场带来表演《采薇》。

广州市艺术中学现场带来表演《采薇》。

“学校通过融入式课程、讲座提升师生数智公民素养,借助AI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打造‘清湾君子’德育品牌。”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执行校长程惠云说,在重构教育模式方面,学校引入智能化学习平台等助力个性化学习,推动教师从“使用者”向“设计师”转变,探索“人机协同发展”新模式。

现场一线教育专家开启圆桌对话。

现场一线教育专家开启圆桌对话。

2024年,喀山第187理工中学与清华附中湾区学校签署合作备忘录。

“领导力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国际交流项目或学术访问、实习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领导素质以及实现创新发展。”喀山第187理工中学副校长萨尔图加诺娃·玛丽亚·米哈伊洛夫娜说,希望双方持续深化合作,拓展更多领域。

莫斯科21世纪综合学校校长库利琴科・斯维特兰娜认为培养领导力,关键在于领导者应具备高水平的战略思维以及全球视野下的学生发展观,激励团队创新教学,建立持续专业发展的体系。

然而,数智技术的应用有其潜在风险,程惠云指出,要重视平衡技术与教育本质、防止技术霸权、保障数据隐私等问题。

在广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彭斌看来,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发挥人工智能所长来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引领学生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该努力让技术具有人性的温度。

“尽管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能实现学习路径个性化定制、提供教育动态全景分析以及优化行政事务管理效能等,但技术仅为工具,无法承载人格塑造、文化传承与伦理培育之重任。”喀山第51中学校长哈泽耶夫·鲁斯泰姆·艾拉托维奇说。

如何培育面向未来的学习者?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卫国认为,培育面向未来的学习者,需超越传统知识传授,构建以‌核心能力为支柱、全球视野为根基、技术适应力为引擎‌的综合培养体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整合跨学科学习,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等,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圣彼得堡第690中学校长索洛维约娃・维多利亚・尤里耶夫娜说。

南方+记者 陈理

编辑 张鹏
校对 叶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