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互动展览在汕头科技馆上演:大学生和小学生携手展开对声控风扇、智能小车等项目的介绍、演示和指导,高校学子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与到场市民碰撞出奇妙火花。这是由汕头大学工学院、汕头科技馆、汕头市金平区大华街道团工委共同举办的“智启童心,共绘校园科技梦”科技成果展,吸引许多学生和家长参与。
在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次活动紧扣时代脉搏,将AI作为重要的科普内容之一。汕大工学院的学子们,带着他们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领域的学习实践成果来到科技馆,设立了包括智能小车、软件环境搭建、语音控制风扇、趣味探究湿度与雾化、生成式AI等在内的多个互动展位。从能够识别路径并完成任务的智能小车,到可以用语音指令控制的风扇,再到能生成作品的AI工具,这些前沿科技的体验让现场的小朋友们大开眼界。
活动现场,来自大华路第一小学的小学生们化身 “小老师”,把从大学生处学到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传递创新科技的原理和应用。他们拆解温湿度传感器的“科技密码”,指导搭建智能遥控小车,体验用代码点亮机械智慧,也现场演示如何玩转生成式AI。这种“学生教学生”的互动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内化程度,让孩子们在玩乐中理解科技,在分享中巩固知识,真正实现“智启童心”。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我学会了怎么让风扇听我的话,下次我还要学怎么让机器人跳舞!”
活动同时具备互动性与参与性,鼓励市民家庭共同探索。在每个展位,孩子们不仅是讲解者,也是学习者和体验者。家长们则在一旁扮演着支持、引导和共同探索的角色。无论是现场动手组装小车零件,还是尝试编写简单的语音指令,抑或是观察各种传感器如何工作,都成为了亲子间宝贵的共同体验时光。参观市民陈女士感慨:“以前觉得智能技术的研究很深奥,今天看到在这么多大学生的带领下,小学生们也能把这么酷炫的技术讲得这么明白,而且孩子们都能动手玩起来,感觉科技离我们的生活真的越来越近了。”
“培训小学生参与科技讲解效果很好,我们将把科教融汇的路坚定地走下去。”汕头大学工学院团委副书记林展乔表示,学院希望能够继续创新实践协同模式,推动优质科教资源普惠共享,将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为青少年能理解的科普资源,从而服务社会、点燃下一代创新火种。这场由科技馆、高校、社区和小学共同精心打造的科技盛宴,不仅为汕头市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接触前沿科技、释放创造力的宝贵机会,也展现了多方联动在科普教育领域的强大合力,为点亮更多孩子的科技梦想,绘制更美好的未来科技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方+记者 余丹
通讯员 李道铭 余依璟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