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推进县域生猪养殖恶臭物与臭气治理献计献策

南方农村报

为了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强化农村科技特派员责任担当,推进县域涉养区生猪养殖恶臭物及臭气治理技术应用与示范推广。近日,揭西县京溪园镇人民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科技特派员,举办了“生猪养殖场恶臭物及臭气治理技术”相关专题培训班。

揭西县生猪养殖规模位居粤东前列,列为市级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约有120多家规模养殖场与专业养殖户1500多户,总产值有10多亿元。其中,京溪园镇是生猪养殖大镇,主要分布有新洪村、美德村、员墩村、甲溪村、新联村等11个村,年存栏量约3万头。

培训班开班仪式由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长章晓珊主持,章队分别介绍了到场的专家、京溪园镇畜牧业负责人、农办等参会人员,对到场生猪养殖代表表示热烈欢迎。章队强调了当前县域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恶臭物与臭气排放问题一直系企业和养殖户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关系到养殖产业的生死存亡,同时系各级政府迫切解决的政治问题,希望参加培训的企业代表、养殖户等人员要把握此次机会,认真学习与领会新兴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

培训会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派驻专家容庭分别做了两个专题培训,其中专题一:养殖场恶臭物多元化处理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分别围绕当前生猪养殖恶臭物与臭气排放、治理技术等存在的弊端,提出构建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消减”多元化治理技术方案,即源头改善生猪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恶臭物生成;过程通过提高臭气吸收和恶臭物降解效率,减少恶臭物传播,末端定向控制养殖粪污微生物代谢,减少恶臭物积累。专题二:中小规模养殖场控臭技术及菌肥生产模式,提出经济实用臭气治理和菌肥发酵生产技术方案,内容通俗易懂,且紧贴生产实际,受到广大养殖户高度认同。正值夏季高温天气条件,生猪疫病多发的关键时期,特派员也派送了一批消毒防疫物资,并向镇畜牧负责人刘文峰站长和农办主任王继盛讲解其使用对象与使用方法。

此次培训的目旨在提升镇适养区养殖企业、养殖户的新技术、新技能,了解新的畜牧领域知识,拓展视野与思路,为全面推进县域生猪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力量,传技于民,藏富于民,赋能京溪园镇优势产业兴旺。

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容庭  宋慧敏  邓铭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龙振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