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实施以来,东莞石碣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构建“1+8+15”的指挥体系,形成“12369”典型引领体系,即锚定1条城市发展主轴、打造“2带”、擦亮3张名片、选树培育6个村级标杆、抓好9大行动,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南方+联合石碣融媒体中心推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系列报道,全面展现石碣三年来的探索实践和阶段性成果,敬请关注。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石碣镇锚定科学教育新赛道,以创新之举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
近年来,石碣不断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指导与统筹管理,不断完善科学教育管理机制。
2023年,石碣镇是全市第一个启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点亮”行动的镇街,为科学教育发展点燃星火,照亮学生探索科学的前行之路。
科学教育“点亮”之路
多维发力创特色
师资队伍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石碣镇便以“引育结合”的战略思维,引进研究生学历的专职科学教研员,为全镇科学教育发展把脉定向;同时,鼓励专职科学教师兼任兼职教研员,搭建起“专业引领+实践深耕”的师资培育体系,锻造出一支素质过硬、创新力强的科学教育“先锋队”。
评价机制的创新,更是石碣镇科学教育的一大“制胜法宝”。2024年,石碣镇成功申报东莞市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科学教育“三评三建”评价机制的构建与探索》,全市首创的“三评三建”评价机制,将常态化评价与特色化评价有机融合,构建起覆盖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全链条评价体系,推进石碣镇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课程建设领域,石碣镇以“一校一品”为特色,精心绘制科学教育“百花园”。石碣镇中心小学的“和乐”课程体系、石碣实验小学的“向正”课程体系、石碣袁崇焕小学的“袁梦圆”课程体系以及石碣中学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各展所长、百花齐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科学教育资源,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为拓展科学教育的边界,石碣镇积极打破壁垒。一方面,与石龙、东城开展跨镇街联动,通过同课异构、新老教师PK、专题讲座等多元教研活动,搭建起教师交流互鉴的平台,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并跨学科探索小学“英语+科学”主题式融合教学,成功立项了市教育科研课题。开创性举办英语科普剧大赛、跨学科专题研讨、跨学科课例展示等活动,从课外到课外探索跨学科融合路径。
另一方面,立足“电子名镇、崇焕故里、供港蔬菜”三张名片,创新开发科企融合课程体系,推进学生“走出去”和企业家“引进来”。拓展科学课程实施路径、打破传统教学空间的局限,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寓教于乐,以赛促学。石碣镇创新举办思政+科技主题的崇焕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包括中小学科技模型大赛、校园科技节、科普讲解大赛等7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将家国情怀融入科学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在竞赛中激发创新潜能。
石碣科学教育品牌亮眼
多项突破成果丰硕
2024年,石碣镇被市青科协评为东莞市科技教育先进镇街,3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3所学校被评为东莞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实验小学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和首批东莞市科学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四海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培育学校。
辛勤耕耘结硕果,砥砺奋进创佳绩。在石碣镇科学教育的沃土上,师生们收获满满:2024年,石碣镇四位教师荣获“国家级优秀辅导员”称号,2位教师共荣获4次“省级优秀指导老师”称号,17位教师共获评30次“市级优秀指导老师”。教师队伍在各级各类科学竞赛中表现卓越,共斩获市级以上奖项24项,其中省级12项,市级12项;2名学生当选东莞市“科创之星”,3名学生斩获东莞市“科学小达人”殊荣。学生在小学科学类比赛中屡获佳绩,总计荣获国家、省市奖项368项。
以“四轮驱动”
助力石碣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石碣镇将以“三评三建”为核心,“一校一品”为特色,实施课程、师资、活动、评价“四轮驱动”策略为工作思路。以优化“三评三建”机制、深化“一校一品”特色、推进跨镇街与跨学科融合、打造“智慧科学”平台为重点任务。以分层培养师资队伍、创新科学教育活动、强化资源整合为推进举措。以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督导与奖惩制度为工作机制。以分阶段推进制度完善、资源库建设、课题申报等工作为进度安排。以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硬件升级作为配套政策与条件保障,培养科学教育名师和人才,扩大社会影响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起点上,石碣镇将继续深耕科学教育领域,石碣镇将以示范镇培育为契机,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特色发展,构建“全域科学教育生态圈”,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石碣力量。
南方+记者 吴擒虎
通讯员 梁秀雯
来源:精彩石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