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江门恩平市那吉镇那北村大硕农业凤梨种植基地,150亩凤梨迎来甜蜜丰收,亩产6000斤。基地里,一茬茬凤梨长势喜人,硕大的凤梨果实“昂首挺胸”立于层层叶子上,煞是可爱,放眼望去宛如“凤梨的海”,勾勒成一幅“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甜蜜画卷。
那吉凤梨种植基地。
据了解,该基地种植的凤梨是被誉为台湾三大名果之一的金钻凤梨。“金钻凤梨是凤梨中的优质品种,果皮薄、肉质细,削了皮就能吃,外皮呈绿豆色就可以采摘了,这种颜色的糖度已达20度以上。”大硕农业凤梨种植基地负责人黄乔伟介绍。
凤梨香甜多汁。
大硕农业凤梨种植基地是那吉镇重点引进的高技术农业项目,两年前,这里原是一片荒废的花木场。那吉镇是广东省首批“森林小镇”示范镇,辖区内有珠三角唯一保护完好的原始次生林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1.24%。
作为生活在大陆的台湾人,黄乔伟开始思考:“那吉山好水好,湿度、温差适宜,这里还是砂质土壤,为什么不把家乡好吃的凤梨种过来?”
说干就干。一番调研论证后,黄乔伟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村干部,村里、镇里都相当支持。去年初,那吉镇政府统筹规划,决定把这片荒地进行农业产业升级,多次组织技术团队帮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探索种植凤梨。
“一开始,我们试种了20亩,培育成功后再扩大到近150亩。”黄乔伟介绍,目前基地有80亩凤梨成熟可采,主要销往浙江、上海等地,受到市场青睐,按每斤3—4元的价格计算,预计收入超150万元。
村民忙着采摘。
凤梨种植周期18个月,工序繁琐,需要大量人工。随着基地发展,周边村民有了打工增收的机会。基地探索“公司+农户”模式,聘用周边村民管理、采摘,每天用工10多人,人均日薪约120元。“甜蜜产业”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装筐搬运,整个流程干脆利落。
那北村村民卢建旺的家就在基地旁,如今帮着打理凤梨基地,实现“家门口”就业,“离家近、不太累,每天还有一份收入,很不错。”
两人挑担,丰收的甜蜜翻倍。
驱车驶进那北村,远处连绵起伏的牛塘山映入眼帘,循着一股菠萝的香甜气息,来到凤梨种植基地。村民忙着采摘、挑拣、装筐,几分钟就能装满一筐。小货车前的打包工人,快速给每颗凤梨套上包装,摆放整齐,打包装车,整个流程干脆利落。
听闻凤梨美味,恩平市恩大智造产业园的老板们组团来品尝。在骄阳的炙烤下,卢建旺热情地招呼大家,闲聊间,三下五除二就削好了一个凤梨。不需要浸泡盐水,金灿灿的果肉可直接食用。
广东科志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伦当场“炫”凤梨。
“香甜爆汁,甜过初恋!”广东科志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伦一口气炫了一整个凤梨。恩平市智能家电行业协会会长、广东省富嘉电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非当即决定:“先买600个凤梨,给几家企业的员工每人送一个!”
老板们拍视频,当起了凤梨基地宣传员。
果实的丰收滋味离不开精心养护。黄乔伟说,基地采用了台湾当地独特配置的有机水溶肥,无公害、无催熟,“每一颗凤梨都是自然成熟,其间手工逐个套袋,以达到防晒、防淋、防虫的目的,确保果实品质。”
市民挑选凤梨。
如何让一颗凤梨实现最大价值?卖新鲜凤梨的基础上,基地还邀请了网红拍摄短视频,组织开展亲子采摘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广那吉凤梨,打开销路,延长产业链条。同时,基地正与凤梨罐头、凤梨酥等深加工企业洽谈合作,计划开发民宿、科普研学等休闲项目。
指着远处的空地,黄乔伟大方说出了心中的蓝图:“那边还有350亩闲置地,我想种满凤梨,到时候种植面积将达500亩,年产100万颗凤梨。”
近年来,该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鼓励种植户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台湾凤梨、香蜜脆梨、三华李、莲雾等都成为了当地的“致富果”。目前,全镇共种植各类水果超1500亩,季季有鲜果,处处有特色,群众依靠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
采写:南方+记者 张婧媛 通讯员 黄翠苹
摄影/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杨兴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