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打造“三农”微短剧第一村,小屏幕撬动乡村振兴“大流量”

南方+

在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12亿的当下,广东农业强县高州市敏锐捕捉风口,将丰饶的农业资源、千年文化积淀与微短剧这一新兴业态深度嫁接,探索出一条“微短剧+‘三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去年以来,通过政府主导、深挖本土、文旅融合的“组合拳”,高州不仅让乡村故事“破圈”传播,更成功将“文化流量”转化为富民增收的“经济增量”。

政策筑基

打造产业生态圈

高州市政府以系统性政策与真金白银为产业护航。

当地出台《推进滩底整村运营和支持“三农”微短剧经济发展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构建起覆盖选题、创作、拍摄、宣发、衍生全链条的扶持体系。

高州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专项资金,对优质剧目、优秀剧本给予最高10万元和1.5万元奖励,并为剧组提供最高50%的场地食宿等费用补贴。

锚定“中国‘三农’微短剧第一村”目标,高州挂牌成立“粤港澳(茂名)‘三农’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组建专班打造“一站式”协拍服务平台,提供群演招募、道具租赁、作品宣发等全流程服务,成功吸引超30家制作机构及工作室进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本土叙事

千年资源赋能新表达

高州深挖千年农耕文明与特色物产,为内容创作注入灵魂。依托滩底村千年古荔园、现代智慧农田、冼夫人“好心文化”等独特资源,建立“三农”题材拍摄素材库,创新打造复古唐朝拍摄点等特色场景。

比如,原创力作《荔乡新梦》讲述知识青年用科技革新传统农业的故事,诠释“小荔枝大产业”发展密码,塑造新时代新农人形象,上线即获百万播放量。

高州成功承办“金荔奖”湾区短剧邀请大赛,吸引108个剧组取景,56部短剧巧妙融入荔枝、龙眼、化橘红、高凉菜等本土元素。通过50余家主流媒体传播,相关内容曝光量突破280万,极大提升城市知名度。

流量变现

微短剧激活乡村经济

“微短剧+”模式有效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

滩底村探索“微短剧+庭院经济”“微短剧+民宿经济”,通过“三统一”“四工序”完成180余栋农房风貌提升,闲置资源变身为酒馆、特产店、文创馆、美食店。不仅村基础设施按影视需求升级,村民经培训后为剧组提供餐饮、群演等服务,剧组日均为参与村民带来近300元增收,实现“剧组进村”带动就业、“游客进门”促进消费的双赢。

微短剧热播带旺特产销售与旅游业,滩底村庭院经济户增长50%,带动就业近百人;2024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较上年增长约40%,村民人均年收入跃升至5.2万元,较上年增加近万元。

据悉,截至目前,高州已接待超150个剧组,300余名村民参与拍摄,推出《荔乡新梦》《古荔新枝》《滩底00漆》等108部“三农”题材微短剧。

高州这一创新实践不仅生动展示新时代农村新貌,更以“小屏幕”撬动“大发展”,为全国县域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流量带动共同富裕提供了“高州方案”。

千年农耕文明邂逅数字时代新表达,高州正以“短剧经济”书写着乡村振兴鲜活篇章。

撰文:邱茜 通讯员 甘军亮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