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珠三角广府人,那么,你的祖先很可能跟这位有关。
炊烟袅袅,禾雀声声,宝藏古村落里流淌着千年的烟火气与诗意。这里是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是岭南移民史上一枚鲜活的文化标记,被誉为“后珠玑巷”。
良溪村。
近年来,良溪村创新历史文化传播方式,不断开拓消费新场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
千年古村焕发新机、出圈吸粉的秘诀是什么?三个关键词:底蕴、底气、底牌。
在珠三角乃至海外广府人许多姓氏现存的族谱中,都明确记载:先祖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而来。这些族谱都涉及一个核心领头人——“阿贵”。
罗贵率众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至良溪。
“阿贵”是何方神圣?
1131年,“阿贵”,即罗贵,率领36姓97户,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至良溪。耗时两个月,其间历尽艰辛。有趣的是,广府方言中还流传着许多罗贵率众南迁的故事,广东俚语“唔使问阿贵”“马死落地行”“顶硬上”就出自于此。
千年底蕴给良溪村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良溪村,每一处地方都有着生动的历史故事。
罗氏大宗祠边的青云路,寓意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其中,青云路的石级竖着排放,寓意“掂过碌蔗”。
村内有一口内方外圆,形似铜钱的进士井,是良溪村清代进士罗天池为了警示自己而设。传说,读书人喝过井水可以才思敏捷,文笔酣畅。
据不完全统计,在清代历朝科举制度考试中良溪有近百人考取功名。
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丰富。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为流传的珠玑巷人南迁传说于2022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良溪山黄皮果酒酿制技艺也入选蓬江区非遗名录。
悠久的历史积淀赋予了良溪村发展的底气。
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为契机,良溪村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打响古村风貌提升攻坚战。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罗氏大宗祠等广府特色古建筑得到修缮,绿化景观路等焕发古村新绿颜;
罗氏大宗祠。
“村”字号文化品牌不断擦亮,以良溪为故事背景打造的话剧《良溪 早晨》获第五届广东省戏剧文学奖·剧本奖一等奖;
治理方式不断创新,“刑仁讲让、敬老尊贤”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文明乡风凝聚在乡野。
千年古村当自强。文化资源需要多重转化。在未来的发展中,良溪村紧握三张底牌。
一是美丽侨村牌,凝聚海内外乡亲的寻根情结、共同乡愁,携手推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
二是文化艺术牌,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三是文旅融合牌,让美食、美景,变为实实在在的“钱”景,不断提升集体经济收入。
欲知良溪后续发展如何,且邀你到良溪走一走。
联合出品:江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江门分社
策划:朱伟良
统筹:潘晓晨
脚本/撰文:郑琦
出镜:钟惠琳
摄像/剪辑:熊毅 梁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