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智技术加速赋能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改革课堂形态、激活育人动能,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关键议题。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职”),一场场景化教学改革正在开展——该校发挥“政校会园企+侨”多方协同机制优势,依托全国数智连锁经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携手本地跨境电商企业共建“数智商贸”场景课堂,在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学中陆续铺开。
以真实业务驱动教学,以岗位能力重构课程,江职正探索出一条面向未来的“沉浸式、融合式、进阶式”课堂改革路径,为地方高职财经教育注入新动能。
江职依托全国数智连锁经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携手本地跨境电商企业共建“数智商贸”场景课堂。通讯员供图
新场景
重构课堂生态,激发学习动能
“这个订单该走海外仓还是保税仓?物流成本和清关时效怎么评估?”在江职跨境电商场景实训中心,一场“企业订单接洽会”正在火热进行。学生以团队形式化身业务员、运营专员等角色,基于平台提供的真实商单数据,围绕选品策略、物流方案、成本核算和营销路径展开模拟谈判。
这是该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场景化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为破解传统财经课程抽象、割裂、脱离岗位实战的难题,江职依托“政校会园企+侨”协同机制,聚合本地跨境电商、物流龙头企业资源,与共同体联动共建“沉浸式”教学场景,推动课堂从“黑板+PPT”向“实境+仿真+共创”迭代升级。
江门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为订单班学生搭建的创业集市。 通讯员供图
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智能仓储调度”仿真实训系统、“区域分拨中心运营”沙盘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一线。学生需在动态订单、复杂路网、仓位有限等条件下,完成从接单、分拣、仓配调度到成本优化的全过程训练,真正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
“我们把跨境电商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拆解成教学任务,通过数字化平台、企业案例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入场景、解任务、通流程’,实质性提升职业适应力和系统思维能力。”江职电商专业教研室主任郭瑶表示。
为了让教学场景更真实、更贴岗,江职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轮岗企业,深度参与跨境物流、品牌运营、海外仓管理等业务流程;同时通过侨乡优势对接国际市场典型案例,邀请港澳及海外侨资企业高管担任“场景导师”,共同设计课程脚本、项目任务与评价标准。
“以前讲物流配送,学生记流程,现在在实训仓里用系统调度,学生做决策。”现代物流专业教研室主任周芳直言,场景化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也促使教师从“讲知识”转变为“建任务、引思维、育能力”。
通过不断打通“课程—岗位—产业”之间的壁垒,江职正在打造一批可视化、实战化、开放式的“未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理解逻辑、生成知识、提升能力,为高质量就业和职业发展筑牢基础。
新课堂
打通课岗壁垒,推进教法变革
在江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场景化”不仅改变了教学空间形态,更深刻推动了课堂教学逻辑的重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式课堂,正在向“问题导入—任务驱动—场景解题—成果共创”转型升级。
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智慧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教师围绕“如何构建区域农产品冷链配送网络”设定教学情境,将学生分组模拟成为供应商、物流服务商与冷链平台运营方,依据虚拟地区、产品特性、运输路径等变量进行供应链设计和运营决策。“学生不再死记冷链温度、运输节点,而是在对比数据和系统模拟中‘用知识’。”授课教师罗进表示,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有了“真实客户”的紧迫感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江职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改革注重“跨界融合”,让“课程与岗位协同、知识与技能融合、学习与实践同步”。 通讯员供图
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改革更注重“跨界融合”。在《跨境店铺运营》课程中,学校将英语、数据分析与市场营销三门课整合为“跨境项目实训模块”,由专业教师与商务英语教师联合执教,学生在任务中同时处理平台规则匹配、语言沟通、交易数据分析和推广策划,实现多维度、复合型能力的协同培养。“课程与岗位协同、知识与技能融合、学习与实践同步”已成为财经商贸类课堂变革的关键词。
与此同时,教学评价机制也同步迭代。江职构建了“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岗位标准”三位一体的课堂评价体系,学生项目成果不仅要“讲得清”,更要“做得成、算得准、看得见”。部分课程还引入企业评价维度,由企业导师参与评分,以岗位胜任力为依据,推动教学标准与产业标准“双向对接”。
“新课堂”的建设也倒逼教师教学能力持续升级。据介绍,江职全面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教学场景共建、校企联合教研等方式,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场景设计师”转变。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教师活起来了、知识用起来了。”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明凤表示,课堂已不再是知识的终点,而是能力生成的起点,是通向岗位能力和专业自信的“桥梁”。
新成效
打通育训路径,培育数智商贸人才
随着“新场景”“新课堂”的持续推进,江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在育人实效、学生能力、企业反馈等方面显现出显著变化,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用为导向”转型,育训一体化路径逐渐明晰。
首先,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升。跨境电商专业学生通过真实项目演练,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工具开展选品分析、客户画像、平台运营等多项操作;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仓配一体化+数据驱动”场景中,掌握了WMS、TMS、ERP等系统的协同操作,具备了初步的供应链协同意识与系统思维。还有多个班级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带一路’电商挑战赛”等赛事中表现优异,展现了与岗位无缝对接的能力。
其次,产教融合深度进一步拓展。通过与侨乡本地的跨境电商企业、物流头部平台共建“场景实训室”,江职将教学场景嵌入企业流程,建立“学中做、做中学”的机制。如与本地企业共建的“跨境电商孵化基地”,既是教学场景,也是创业平台,已有部分项目实现上线运营,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初创者和合作者,真正实现了“从课堂走向市场”的跃迁。
江职正在依托全国数智连锁经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数智商贸人才。通讯员供图
图为江职AI电商产业园订单班结业图。 通讯员供图
此外,场景化教学也显著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发展信心。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与问题导向式学习,学生对专业内涵、行业趋势有了更深理解,不少学生在实习阶段已能主动适应岗位要求,快速胜任基础工作,获得企业一致好评。同时,依托“育训结合、以训促就”机制,部分学生毕业前已获得企业用人意向,实现“入学即入岗、学习即上岗”的无缝衔接。
“我们不再单纯培养‘会考试’的学生,而是培养能解决问题、能适应变化、能协作共创的数智商贸人才。”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胡志权表示,下一步,学院还将探索数字化平台支撑下的“千人千面”个性化教学路径,推动财经商贸类专业育人模式持续向智能化、协同化、系统化演进。
面向未来,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更要关注“教给谁”“为了谁教”。江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依托侨乡资源优势和“政校会园企+侨”的协同机制,以“场景化教学”重塑课堂生态、激活教学流程,构建出一条打通育训链条、链接产教资源、支撑人才成长的实践路径。
新场景重构教学空间,新课堂变革育人模式,新成效验证改革方向。这场以“场景”为媒介的教学创新,不仅回应了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也为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融入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职样本”。
江职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为导向,推进“数智+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共育、人岗匹配、终身成长的新型人才生态,努力培养更多具备系统能力、数字素养与实践本领的高素质复合型商贸人才,为“技能中国”和“湾区智造”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南方+记者 黄烨倩
通讯员 吕淑芳 江职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