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南山班成立15周年,钟南山:我会坚持教学直到自己走不动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00:31

广医南山班成立15周年,钟南山:我会坚持教学直到自己走不动

7月3日下午,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举行南山班成立十五周年活动暨2024级开班仪式。活动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2024级南山班40位学生授袍。他说,会坚持站在课堂上教学,直到自己走不动的时候。

2010年,广州医科大学开设临床医学统筹实验班“南山班”,15年来,南山学院培养了10届共349名毕业生。

“不是看发多少论文,而是要落地解决现实问题”

“当前,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医学人才?”现场,钟南山抛出问题,他告诉同学们,以前人才培养注重知识学习,但现在在系统性知识学习之外,还要加强自学,多多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他说,当前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创新的人才要具备“潜力”。

1

“毕业65年了,我也算有点潜力。”钟南山说,潜力不是天生的,是要不断经历挫折、遭受风浪,磨练出潜力和动力。

当前,医学生读到博士需要11年,进入临床时已经差不多35岁。“最宝贵的时间要往前冲。”钟南山认为,基础是重要的,但他不建议慢慢打基础,而是在基础知识之上找准方向不断往前冲,在一个专业领域不断深耕并成长为真正的专家。“如果发现基础知识不够了,再去补。”

不是看发多少论文,要实实在在做东西出来,能够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才算数。”钟南山勉励同学们。

新设基础医学南山班,招收本科生30人

南山班每年招收30-40名学生,从大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拔。今年,南山班教育体系实现扩容,新增基础医学南山班,将招收本科生30人。

南山班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什么?钟南山提出IMH理念:I是创新,M是使命感,H是人文,旨在培养兼具临床医生与优秀科学家精神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该理念在2020年正式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该理念引领下,南山学院构建了以十三大器官系统为核心的整合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以全新视角洞察疾病本质。

同时,南山学院积极引入PBL(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鼓励学生围绕临床实际问题展开自主探索与小组讨论,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汪志标介绍,2024年开始,南山学院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路径。学生在本科阶段即可修读研究生课程。近几年,南山学院的推免率超90%,2024届更是实现了100%的读研率,升博率约30%。

另外,南山学院实施全程导师制,在广州实验室、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全校遴选能力突出的博士生导师担任学术导师,让学生更快接触学科前沿知识,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

“15年来,南山学院培养了10届共349名毕业生。其中超过9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汪志标介绍,南山学院学生在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表现优异,2024年总通过率为96.3%。

在科研领域,南山班学生累计承担国家级大创项目34项、省级大创项目75项,获得专利27项。

采写:南方+记者 刘汉能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编辑 钟烜新 张茵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