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默 达
7月2日晚,因停车不及而导致列车脱线的K1373次列车,让无数网友为其捏了一把汗。与此同时,被困的乘客同样汗流浃背——是热的也是急的。
据在场乘客描述,由于断电空调停止运行,空气不流通,车厢内闷热难耐,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同上升,许多人出现了中暑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铁路公安回应K1373次列车脱线乘客砸窗通风
有乘客希望乘务员能够开门开窗通风,但遭到拒绝。此时,争议性的一幕发生了,一名黑衣小伙不顾乘务员劝阻,用列车安全锤砸开车窗玻璃。列车故障处理完毕后,他也被警方带走。警方透露:“并未拘留,仅批评教育后放行。”
究竟是打开希望之窗的无名英雄,还是破坏公物的冲动行为?在场乘客拍摄的视频评论区中,舆论声音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黑衣小伙。
原因也很清晰,高温缺氧环境下,罹患中暑、热射病的风险急剧上升,说得严重些,即便脱线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后续处置不当同样威胁到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安全锤,为安全,小伙的行为合情合理。
亦有相关人士从法律角度解读,认为该场景适用于民法典、刑法中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且未超过限度,未损害他人的正当权益,不应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
但话又说回来,是否有比直接砸破窗户更好的处理方式呢?
显然是有的。K字开头的列车不同于高铁,设计上理应留有可打开的窗户;即便事故列车恰巧没有,也应该打开车门进行通风。回顾此前多起事故导致的临时停车,有的车次乘务员选择打开车门并放置安全网,通风的同时避免了旅客随意下车;有些则是划定滞留乘客候车区域,并加强巡逻管理。
然而此次事故中乘务员只是“出于安全考虑”拒绝开窗,也并未采取其他的应急措施,或是做好解释安抚的工作,这样的处理方式显得生硬死板、经验不足。
破窗带来的安全隐患确实存在。不只是碎玻璃可能划伤乘客,更难以预估的是人性。在紧急情况下,若现场无人维持秩序,或是部分乘客受到惊吓,不排除会有人不满足于只是透透气,而是一窝蜂从窗口钻出,在事故铁轨上游荡,从而造成二次伤害;在其他事故的现场录像和纪录片中,“破窗”的那声巨响,有时反而化作不可逆的信号,若有人盲目效仿,定责将会更加困难。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能一定程度上理解乘务员为何极力劝阻。好在破窗前后,小伙和在场乘客都努力维持秩序,并未做出出格的举动,危急情况能顺利解决,每个人都值得点赞。
安全大于一切,但守护安全的措施不能一成不变。不过若是再遇上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希望车窗能“不破自开”,一是咱的小心脏受不住,二是怕有人不分情况场合模仿,那可就要就事论事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