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封面 | 汕头:让营商环境“今年跟去年不一样”

南方日报 南方+

今年初召开的汕头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汕头明确今年为“营商环境提升年”,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到更高的定位,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营造清朗政治生态。6月30日,汕头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吹响汕头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冲锋号。

这是继2023年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以来,汕头时隔两年再次以高规格形式召开此会。“就是要向全市干部群众表明一个态度,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局外人,人人都是参与者、答卷人。”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说。

汕头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吸引众多知名数字企业入驻。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汕头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吸引众多知名数字企业入驻。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记者从会上获悉,汕头将于近期印发《汕头市“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聚焦政务服务、综合成本和城市形象三大维度,细化举措、精准发力、真抓实干,推动营商环境位次、实效、影响力全面提档升级,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最强“磁场”、最亮“名片”、最响“品牌”。

敢于直面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

温湛滨在会上指出,2023年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以来,政务服务水平有力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要素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实现整体提升,连续4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粤东粤西粤北城市首位。但与先进地区和企业群众新期盼相比,汕头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营商环境改革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在打造社会期待、群众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上依然任重道远。”温湛滨在会上反复强调,要让营商环境“今年跟去年不一样”。怎样才能“不一样”?温湛滨说,汕头要树牢“良好政治生态是最好营商环境”的理念,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紧紧瞄准企业的“最痛之点”“最盼之处”,敢于直面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抓出成效不收兵。

优良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图为企业车间。  南方+ 余丹 拍摄

优良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图为企业车间。  南方+ 余丹 拍摄

毋庸置疑,拼经济就是拼服务,抓改革就是抓机遇,归根到底就是要不断提高涉企服务的意识和创新改革的能力,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让惠企护企成为全市上下的强烈共识和自觉行动。“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实。”温湛滨说,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把作出的承诺一一落到实处,打造具有鲜明比较优势的营商环境,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竞争,赢得主动,推动汕头高质量发展。

这次大会,汕头用真心和实意,给全市企业吃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推出11项重点任务52项改革举措

直面痛点,破解难题,才能打好打赢营商环境“攻坚战”。《行动方案》找准企业发展困难的症结,围绕政务服务、企业环境、政治生态3个方面,开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专项行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专项行动、营造清朗政治生态专项行动,推出11项重点任务共52项回应关切、优化体验、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将全力以赴让每个在汕创业者、企业家都能获得最佳体验和最好服务。

汕头聚焦政务服务、综合成本和城市形象三大维度优化营商环境。图为政务服务大厅。  受访者供图

汕头聚焦政务服务、综合成本和城市形象三大维度优化营商环境。图为政务服务大厅。  受访者供图

《行动方案》指出,针对行政审批不到位的问题,坚持“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能秒批的秒批、能上网的上网”,逐步提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秒报率、秒批率、全程网办率;针对投诉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在9月底前将咨询类、意见建议类和投诉举报类事项的办理时限分别由5个工作日压减至在1个、2个和3个工作日内办结反馈;针对政策发布不及时的问题,将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惠企政策统一发布机制,将政策事项“一键”发送至所有目标企业,实现惠企政策“点对点”精准推送,逐步实现政策“免申即享”,解决企业和群众申请政策“条件看不懂、材料一大堆、申报靠跑腿”等问题;针对经营成本高企的问题,将从用电、用水、用气、土地、融资等方面强化措施,促进融资需求100%对接。

此外,汕头将通过开设营商环境曝光台,定期通报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引导党员干部转变思想、改进作风,并从现在开始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对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行为进行智能预警监测,坚决以“零容忍”态度追责问责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汕头全力以赴让每个在汕创业者、企业家都能获得最佳体验和最好服务。  受访者供图

汕头全力以赴让每个在汕创业者、企业家都能获得最佳体验和最好服务。  受访者供图

■一线故事

24人被委任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

会议现场颁发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聘任证书,共有24名来自社会各界人士被委任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当接过这份聘任证书,深圳市晴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陈子平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原来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跟企业打交道比较多,经常会收到来自企业反馈关于营商环境的意见。“说实话,过去有一些意见我并不是很理解,甚至觉得有些小题大做。”陈子平坦言,当自己从政府出来进入企业工作后,角色上的转换,让他对汕头的营商环境建设有更直观的感触。

在这个过程中,他真切地感受到汕头营商环境在逐步向好的同时,仍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与香港、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汕头在政务服务效能、企业发展环境、政治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还需要加强。”陈子平说,正如会议所传达的,汕头营商环境的建设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作为汕头市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他会注意收集社会上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将这些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后反映给有关部门,与大家齐心协力,将汕头打造成为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投资沃土。

现场参会的企业、协会代表们也深有同感。汕头市超市供应链协会副会长吴树林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与企业建立一个比较好的沟通机制,聆听企业的真实声音。同时,今年汕头也拿到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有条件更好发挥侨乡优势,汕头要注重在对外交流中学习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展示汕头形象,吸引更多投资者认同汕头的投资环境。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余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编辑 肖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