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方日报评论员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行再部署,强调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超过4亿并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还有1.7亿户经营主体,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全面释放强大国内市场潜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到今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公布,再到这次会议进行再部署,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对稳定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同时也要看到,各地仍面临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规则制度衔接复杂导致建设成本加大、重点领域市场分割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明确发展任务,强化正向引导和负面约束,助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点多面广、千头万绪,只有找准工作着力点,实现准入畅通、规则一致、设施联通和监管协同,才能扩大市场规模容量,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分工协作、促进充分竞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基础。这次会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相比之前提出的“五统一、一破除”,如今作用对象更聚焦、目标指向更清晰,特别是从“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到“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体现完成阶段性目标后,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要求,必须准确把握,贯穿到建设全过程和各环节。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带动全面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的有效工作方法。这次会议提出6个方面任务,分别是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这些具体工作,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把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制度规则“立起来”,把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在长期发展中,广东已形成充沛的市场资源,孕育着广阔的消费潜能,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承担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先行区的重要任务,有必要也有能力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走在前列。要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着力增加经济纵深,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省际合作、东西部协作,在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赢得更大市场;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完备,在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和根植性上闯出新路;聚焦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上作出示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更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举措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形成畅通循环、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