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支由嘉应学院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广东省柑桔橙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梅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组成的技术团队,穿梭于梅县区白渡镇、石扇镇等核心柚产区。他们此行目标明确:攻关气象因子与柚果品质形成的“密码”,特别是困扰蜜柚产业的“汁胞粒化”难题,为梅州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在郁郁葱葱的柚园里,科技人员的身影格外忙碌。他们与柚农深入交流,精准记录柚树物候期、果实膨大动态及田间管理实况;系统采集不同果园的土壤样本和代表性柚果样品,为构建“气象—土壤—柚果品质”关联模型奠定基石。尤为关键的是,工作组在柚园关键节点部署了高密度微型气象站及数据记录仪,对温度、湿度、光照、降水等小气候要素进行持续性、网格化监测,力求精准捕捉影响柚果糖分累积、风味形成、外观色泽以及蜜柚汁胞粒化程度的核心气象参数。
“柚果品质的形成,特别是糖酸比的平衡、果皮均匀着色,以及蜜柚汁胞粒化的发生,对花芽分化期、幼果膨大期及成熟转色期的光照、温度、水分条件极其敏感。”嘉应学院项目负责人罗博士在调研现场指出。本次联合行动的核心目标,正是依托气象大数据平台与农业智能模型,深度解析影响梅州柚品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临界阈值,为田间管理提供精准“导航”。梅州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负责人罗主任进一步阐释了技术蓝图:“我们将融合实时高密度监测数据与长序列历史气候资料,构建梅州柚专属的气象服务指标库与智能预警平台。未来,平台将能精准推送花期连阴雨、冻害、强对流预警、膨果期精准灌溉、转色期光照优化等关键农事建议,显著降低气象灾害与病虫害风险,助力攻克蜜柚汁胞粒化等品质痛点。”
梅州作为中国金柚之乡,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此次校地深度合作,通过科技特派员这座“桥梁”,成功嫁接高校科研智慧与地方专业气象服务优势,标志着梅州柚产业管理正经历从被动应对天气向主动运用气象规律、实现智慧管理的深刻转型。其产出的精细化、智能化服务成果,将直接转化为柚农增产增收的实效,为擦亮“梅州柚”金字招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与智慧护航。
技术团队表示,将持续深化定点监测,强化数据挖掘与模型应用,让气象智慧真正转化为田间地头可量化的增产提质,助力梅州柚香飘四海,品牌价值节节攀升。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罗海华 罗碧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