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引导青少年摆脱屏幕依赖、拥抱真实世界?5月至6月,东莞松山湖北部片区党委联合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社工专业学生依托“绿芽茁壮”品牌,精心策划“绿野探险家”青少年赋能成长计划活动。
通过8周沉浸式自然实践,将“屏幕时间”兑换成“自然学分”,为松山湖北部片区86名青少年开启了一场从“屏幕沉迷”到“自然觉醒”的成长之旅。
在这段旅程中,片区青少年在自然里完成了一场与手机的“断舍离”,不再做“低头族”,转身成为会协作、懂环保、敢表达的“成长探险家”。
为破除屏幕依赖,活动以“告别手机”为起始,精心设计了“盲盒大作战:无屏互动实验室”“自然侦探团:校园寻宝大冒险”等一系列创新环节。青少年们通过沙漏挑战专注力,组队完成植物辨识任务,在多元实践中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
“手机断舍离:剧场改造计划”借助情景剧创作,引导青少年在戏剧化演绎中进行自我审视与反思;“荒野辩论赛:自信重构战”则为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孩子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勇敢地登上“辩论台”,围绕“自然保护”议题据理力争,充分展现出自信与风采。
活动也激发了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在“垃圾变形记”活动中,青少年们发挥创意,用捡来的塑料瓶、废纸等废弃物,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环保装置艺术,实现了垃圾的华丽转身。孩子们还自发制定了“社区垃圾分类巡查计划”,积极投身于片区环保行动。自然寻宝赛则让青少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自然生态,从环保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行动派。
更为可贵的是,活动培养了青少年的自律性与持续行动力,也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收获友谊。
“成长勋章:我的自律宣言”环节中,每个孩子都制定了个性化的“无屏计划”,有人用手绘手账替代刷短视频,有人约定每周六为“家庭自然日”,他们还自发组建了“无屏互助群”,在群里互相打卡监督,将活动中的良好习惯延续到日常生活中。
在“绿野定向,生态探秘”活动中,参与小组因路线规划产生争执。但在社工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用“投票制”进行民主决策,最终齐心协力完成任务。“春日共生计划:创意风筝协作行动”则是一次跨界的合作体验。不同小组的孩子们携手合作,用自然材料制作风筝。孩子们兴奋地表示:“原来团队的力量能让风筝飞得更高!”
“以前觉得手机里的世界很大,现在发现,公园的每片叶子都藏着‘彩蛋’。”参与者小林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惊喜与热爱。
“和队友一起赢了寻宝赛,比打赢一场游戏爽100倍!”参与者小宇很兴奋,他在活动中收获了比游戏胜利更珍贵的快乐。
据统计,超70%的参与者主动减少了每日手机使用时长。家长们也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们亲眼见证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长,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赞不绝口。
当青少年把“屏幕时间”兑换成“自然学分”,收获的不仅是远离手机的习惯,更是感知世界的能力、联结他人的勇气。松山湖北部片区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部“绿芽茁壮”计划是片区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为更多青少年提供健康成长支持。
撰文:南方+记者 何绮莹
来源:松山湖北部片区党委
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