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周二上门”问需去 多元联动解民忧

南方日报 南方+

“这段山路弯急坡陡,能不能装护栏?”兴宁市刁坊镇贵峰村党员杨云坤在镇村干部“周二上门”时提出的建议,当天就化作提案摆上支委会会议桌。如今,这条“提案直通车”已成为民意直抵决策层的快车道。

这并非个例。今年4月,兴宁市结合省、梅州市部署践行“四下基层”开展“围屋家访”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实际,精心谋划实施“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

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数千名干部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访民情、集民意、解民忧、办实事,构建党群互动长效机制,打造基层治理“兴宁模式”。

进万家门 从“等事来”到“上门去”

“陈阿婆,我是驻点鹅三村的下乡组长小张,您家里平时住几口人?最近身体怎么样啊?”

“张叔,最近新骗术层出不穷,接到陌生电话千万留个心眼,有问题一定记得来社区。”

“您是住户还是租户、家中有没有老人、生活有没有困难。”

……

这是每周二,发生在兴宁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对话。

兴宁市宁中镇党员干部开展“周二上门去”行动。    受访者供图

兴宁市宁中镇党员干部开展“周二上门去”行动。    受访者供图

今年4月,中共兴宁市委办公室印发《兴宁市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开展“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真正做到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实现从“等事来”向“上门去”转变,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方案》下发后,兴宁市各市直单位、各镇街领导干部纷纷下沉,“看”生活状况、“问”政策落实、“听”生活诉求、“嗅”纠纷苗头、“触”百姓冷暖。

“干部上门帮我申请了医保‘二次报销’,还把办好的资料送回家里,现在办事不用自己跑,省心又省力!”新圩镇步东村89岁的独居老人刘奶奶前不久真切感受到“周二上门去”行动带来的温度,对镇村干部连连称赞。

原来,刘奶奶想要申请医保“二次报销”,但由于年迈不便出门办理。正当刘奶奶为此发愁时,新圩镇党员干部开展“周二上门去”行动走访到了她家。了解到她的困难后,党员干部立即化身“跑腿员”“协调员”,全程帮她完成办理。

党员干部下到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受访者供图

党员干部下到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受访者供图

“我们多跑一公里,群众就能少操一份心!”新圩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零距离”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按照《方案》,市领导及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月下访”;镇街干部“每周走访”;村级干部“每季遍访”网格群众,着重关心关爱困难户、重病户等“五必访”对象;村级党员“随时探访”联系户,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问题。

与此同时,兴宁市直单位党员、干部要“常规踏访”。结合挂钩联系、党支部结对共建、“双报到双服务”等机制,根据单位职能、党员专业特长等,主动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工作,实现群众“下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

解万家忧 在上门服务中解民困促发展

在开展“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过程中,兴宁市坚持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融入走访工作,推动力量、资源、服务下沉,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前段时间,合水镇双溪村岗下队因祖屋拆旧复垦补偿款分配问题引发矛盾纠纷,村民各执一词,气氛紧张。

合水镇驻村干部在走访中得知此事后,立即组织涉事村民进行调解。工作人员耐心倾听村民代表诉求,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和村规民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邻里和谐、长远发展等角度进行劝解。

经过镇村干部的沟通协商,村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将补偿款用于祖屋维修,妥善解决了钱款分配问题。

兴宁市各镇街在“周二上门去”行动中,已成功调处诸多类似的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让群众“疏”心,为镇街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兴宁市兴田街道党员干部开展“周二上门去”行动,解决群众疑难问题,获群众赠送锦旗。     受访者供图

兴宁市兴田街道党员干部开展“周二上门去”行动,解决群众疑难问题,获群众赠送锦旗。     受访者供图

以周二为固定时间的上门服务,已融入日常工作体系,成为持续为民办实事的长效举措。

兴宁市创新“主动排查+分级预警+多元化解”模式,化“被动化解”为“主动预防、上门解决”。整合政法、司法、信访等部门资源下沉一线,组建“和事佬”调解队,化解征地补偿、邻里纠纷等矛盾,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

在下基层化解矛盾的同时,兴宁市依托“建亻厓兴宁亻厓来讲”品牌活动,建立“线上+线下”民意征集机制,在走家串户中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在网络上推动社情民意“指尖”传达。分类梳理民意清单,建立健全“金点子”转化运用机制,让群众的“金点子”结出“金果子”,化作社会治理的“金钥匙”。

在服务民生的同时,“周二上门去”行动还延伸至企业。

广州佳润模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园区“五证联办”改革,从立项到拿地开工仅用2个月;广东海思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三期土地规划调整,三天内便推进解决;兴宁市爱佳日用品有限公司门口道路标线问题,管委会在三天内就落实整改……在兴宁市工业园,党员干部从“等问题”到“找问题”、从“管理者”到“服务者”,“周二上门去”叩开的不仅是厂房大门,更是政企同心、携手同行的发展之门,真正让企业实现了安心入驻、放心发展的目标。

“今年以来,我们以‘周二上门去’为契机,以提升营商环境为核心,创新建立‘1+N’走访机制,营造了‘企业点单、园区接单’精准服务的良好氛围,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兴宁市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周二上门去”是政企双向奔赴,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据统计,自4月以来,“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共解决群众实事5169件,实施“微项目”“微心愿”1722个,惠及群众5万多人,推动“民声”直通“民生”。

“市委将把‘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兴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兴宁通过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和精准化服务举措,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民生诉求及时回应,切实将“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打造成干群连心的情感纽带、凝聚共识的信任基石,真正使民心工程赢得民意、凝聚民心。

数看兴宁“周二上门去”

●兴宁市领导“每月下访”,走访镇村280人次,示范带动市直单位领导下沉一线;镇街干部“每周走访”收集群众诉求5753起;村级党员“随时探访”联系户,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问题2194件

●依托“建亻厓兴宁亻厓来讲”品牌活动,建立“线上+线下”民意征集机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407条

●兴宁市领导带头上门联系群众,破解基层难题177件;政法、司法、信访等部门资源下沉一线,化解征地补偿、邻里纠纷等矛盾942起

●共解决群众实事5169件,实施“微项目”“微心愿”1722个,惠及群众5万多人

(注:以上数据截至6月10日)

■链接

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

4月29日,在走访梅州市兴合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时,其企业负责人反映周边道路小,且运输车辆需经过村民集中居住区域,群众意见大,希望政府能协助解决道路问题。计划通过谋划以工代赈项目帮助企业完善配套设施……5月27日,到汤湖村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一名残疾困难群众家中存在燃气安全问题,且卫生间无防滑防摔设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计划联系残联、民政部门帮助解决……

一名名领导干部的“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登记本上,详细记录了走访的情况及处理意见、办理情况等。

为让“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兴宁市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开展“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明确,要按照“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商研究+访后限期办结”的规范,实行“事前一线收集、事中上门落实、事后及时反馈”工作机制。

采取“上门走访”“带案下访”工作法,要实施“登记、办理、反馈”三个环节全流程闭环管理。受理群众事项全部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跟踪办理,建立健全“首问负责”“接诉即办”制度,上门干部做到“谁接访谁跟踪、谁办理谁反馈”。

此外,《方案》要求,上门干部或承办单位要及时将事项办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属于“一般问题”的事项,原则上在15日内反馈;属于“复杂问题”的事项,原则上在1个月内反馈;属于“重大疑难问题”的事项,原则上在3个月内反馈。

■延伸

上门走访公开接访

矛盾“化”在家门口

在兴宁市永和镇综治中心,智能化大屏幕引人注目。通过它可以看到全镇56个太阳能视频监控森林“沃哨所”的工作情况,484台“智慧烟感”的使用情况,以及133个视频监控下的警情监控情况等。

群众到兴宁市综治中心反映诉求。  通讯员 黄伟金 供图

群众到兴宁市综治中心反映诉求。  通讯员 黄伟金 供图

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工作人员可通过附近的大喇叭给予警示和劝告,不仅可以减轻人工巡逻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也给百姓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据介绍,以往村上有矛盾纠纷事件时,比如发生土地纠纷,需要村干部打电话联系自然资源相关部门职员来处理,时间花费比较多。自从有了“智慧永和”系统后,通过数字化形式,由网格员将矛盾纠纷事件上报综治中心,而后由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直接上报自然资源部门,减少了很多步骤。

“智慧永和”系统是兴宁市建强镇级“治理中枢”的一个缩影。

去年,兴宁市在全面完成全市20个镇(街)综治中心提档升级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于2024年12月挂牌成立“兴宁市社会治理综合治理中心”,及时按要求构建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等功能区域,完成矛盾纠纷调解、部门进驻等“五室一厅”建设,组织政法、信访等部门力量常驻,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力量轮驻、随驻或“吹哨报到”,实现了市级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作。

今年以来,兴宁市坚持以开展“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为抓手,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建设,建立实施每周一次信息汇总研判会议、每半月一次中心主任会议、每月一次提交市委常委会会议的三级研判调度机制。

与此同时,兴宁市主动依托市镇两级综治中心加强重点矛盾纠纷研判会商,明显提升综治中心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五访”活动与综治中心统筹开展的多元化解纠纷的衔接配合日见紧密顺畅,政法、司法、信访等部门力量及“和事佬”调解队等社会力量的整合更加广泛高效。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刘伟林 钟思婷  陈嘉瑜 黄伟金

编辑 罗蔚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