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推进教学医院建设 打造区域中医医教研高地

南方日报 南方+

8时许,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梅州市中医医院、梅州市田家炳医院)儿科住院部,在读研究生赵宇辉与同学们一同随着科室主任查房。他熟练地为小患者听诊,摸着患者肿胀的脚踝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按下去会有凹陷,初步判断是肾病综合征。”

赵宇辉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梅州医院的规培生。“选择来到梅州医院是因为这里的病例丰富,也是因为这里的中医儿科发展较好。”赵宇辉说,学中医,跟名师、见真病比在哪座城市更重要。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是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医院。受访者供图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是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医院。受访者供图

赵宇辉的选择,折射出这所医院教学发展的深层跨越。从2021年正式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医院,到晋级国家规培协同基地,再到2024年独立招收研究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用三年时间完成“教学三级跳”,在粤东北地区打造出一座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摇篮。

市级中医医院的“教学三级跳”

6月27日17时30分,在完成了当日的看诊工作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规培的7名硕士研究生(含2名今年准研究生)聚在会议室,开展研究生文献汇报学习会,赵宇辉与同学林昊泓汇报近期在医学科研领域的学习和感悟。

“我们采取双轨并进的培养模式,通过临床跟学、学生文献汇报等方式,强化临床与科研融合。”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挂职副院长肖光辉介绍,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医院已逐步形成多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培养模式。这些优势既体现在培养机制的设计上,也反映在临床实践、科研能力、师资建设及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

研究生跟随医生老师们查房。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摄

研究生跟随医生老师们查房。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摄

为促进医疗、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成为教学医院是许多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的重要战略选择。

2021年12月,彼时的梅州市中医医院正式通过评审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医院。2022年3月15日,梅州市中医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约建立教学医院关系。

同时梅州市中医医院也成为广东药科大学、嘉应大学嘉应医学院、梅州市职业卫生技术学校等院校的实习定点单位,承担起研究生、规培生、本科生、大专生多层级的实习教学任务。

成为教学医院,让梅州市中医医院踏上了医疗与教学并行发展的征程。

医院将教学工作提升至战略高度,医院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科研教学部专人负责日常教学行政事务,并在临床科室实行区长负责制,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同时,医院在日常经费中专门拨出资金用于教学建设,按照国家级教学医院标准完善硬件设施与教学资源,升级临床技能中心、教学宿舍等关键区域,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2021年,医院还成功跻身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行列,这是对其教学能力的国家级认可。为此,医院持续进行系统化建设,以满足国家评估要求。医院建立完备的硬件设施与教学资源支撑体系,为教学活动提供坚实保障;构建结构化的师资培养与激励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打造规范化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培训质量;完善高效的组织管理与制度保障,保障教学工作高效运行;积极争取持续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助力医院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据统计,医院自成为协同基地以来,共培养了163名规培医生,其中大部分已成长为各科室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成为了医院的中坚力量。

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梅州市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

校政共建医院为医院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方位的提升。大学在教学资质认证、师资培育、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给予了医院直接且有力的支持,推动医院教学工作迈上新高度。

“以前查房就是查房,现在要时刻准备着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儿科主治中医师赖一章的转变颇具代表性。

广州中医药大学通过师资准入与培训、教学激励与评价机制导入等体系支持,帮助医院解决临床医师“重诊疗轻教学”问题,使师资从“能看病”升级为“会带教”。

大学还将自身先进的教学体系直接导入医院,避免医院教学碎片化、随意化,使培训过程可量化、可评估、可追溯。在硬件设施方面,大学协助医院扩充与更新教学硬件设施,实现从“有无”到“专业级”的跨越,如升级临床技能中心、建设标准化临床教学基地、引入先进科研设备等。

同时,大学搭建协同平台,使医院共享其课程库、专家库、课题资源等,为医院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与前沿信息。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规培生在进行研究生文献汇报学习。受访者供图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规培生在进行研究生文献汇报学习。受访者供图

在共建过程中,医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2024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技能培训中心获得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24年度广东省本科高等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立项。医院大力鼓励职工参加师资培训,目前已有172名职工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师资培训证书。医院多名医生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与资质认证,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在带教培养学生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医院制定了系统的教学规划。从本科生实习到研究生培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医院每年接收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实习生、见习生,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因材施教,精心安排临床带教工作。同时,对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规培生,医院也根据规培标准,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从临床技能操作到病例分析讨论,全方位提升规培生的专业素养。

学科建设方面,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优势学科资源,医院在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儿科等学科领域不断加强建设。通过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影响力。这些学科发展成果也反哺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前沿的学科知识与研究案例,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按照大学直属医院标准共建教学医院

按照广州中医药大学对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安排部署,2024年4月15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首次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本次招生工作共招收了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专业5名硕士研究生。

2025年医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继续稳步提升招生成果,共招收了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外科、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护理专业共13名硕士研究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培训。受访者供图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培训。受访者供图

“双一流高校合作共建身份是敲门砖。”肖光辉分析2025年生源结构,广中医的“硬核”资源成为重要背书:3位国医大师领衔导师团队,9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支撑科研体系,这些资源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大学导师双聘制直达梅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研究生导师团队也不断壮大,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涉及内外妇儿等多个专业领域。

谈及未来,肖光辉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将在校政共建的坚实基础之上,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吸引力,在“医教研产”深度融合中开辟新路径。

“我们将采取双通道师资成长计划,医院选派名中医担任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经典课程授课;大学派遣教学专家入驻科室,指导教案设计、教学查房规范化。”肖光辉说,与此同时,医院将与大学共建动态质控体系,参照2023版《中医规培评估指标》,持续开展教学活动督导,实时追踪师资带教能力、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达标率等数据。

“我们将按照大学直属医院标准共建教学医院,依据国家临床教学基地标准规范化管理。强化教学模式与实践能力培养,临床与理论深度融合,创新课程与实践体系,优化师资建设,打造区域医疗标杆。”肖光辉说,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将继续在教学工作领域深耕,致力于从“临床医疗中心”向“区域医教研高地”转型升级。

 ■延伸 

广州中医药大学: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蕴

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高校,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强大的办学实力。学校肇始于1924年创办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成立为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

历经多次变迁,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展成为如今在中医药教育领域举足轻重的高等学府,拥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国家级名医、知名教授与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还积极参与医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医院带来前沿的学术理念与教学方法。科研平台先进,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科研中心,为医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众多学科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此外,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全球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医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与合作机会。

 ■记者观察 

校院协同谱新篇 医教研融合促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其教育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在过去几年间,凭借校政共建的契机,走出了一条教学医院建设的新路,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从发展历程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教学建设成就斐然。自成为广东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起,便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其打造的教学区域设施完备,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更是配备先进设备,为医学生实践操作筑牢根基。随后,成为规培协同基地,医院大力加强师资培养,众多医护人员取得国家级和省级师资培训证书,为规培生带教注入专业力量。近年开启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标志着医院教学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校政共建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科、师资、科研等方面实力强劲。双方合作下,医院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完整体系。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领域,依托大学优势,医院学科影响力逐步扩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教学,拓宽了学生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兴趣。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教学医院建设,是校院协同创新的典范。双方在共建过程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医教研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大学为医院提供学术资源、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持,医院则为大学提供临床实践场景与数据资源。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既提升了大学的科研与教学水平,又助力医院实现了从“医疗中心”向“区域医教研高地”的华丽变身。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在教学医院建设中的经验,表明医院在承担救死扶伤职责的同时,也能通过强化教学职能,成为医学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

展望未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应持续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加强与大学的全方位合作,拓展教学领域,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加大对教学设施与科研平台的投入,为师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科研环境。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教学医院建设,将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在医教协同的道路上持续书写精彩篇章。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黄蕊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