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创服中心副主任赵纪诚,至今还记得初到光明新湖时的感动:“小新”服务专员贴心服务,人才补贴落户、创业政策等问题随问随答。
“在实验室专注科研,其他需求政府贴心解决,这是我理想中的科研栖息地。”赵纪诚在办公室一边搅拌着杯中咖啡,一边说道。远处深圳科学技术馆的流线型穹顶在晨光中折射出智慧之光。
作为光明科学城的科教融合集群区,新湖街道绘就了“田园都市 科学新湖”的独特生态。这里既有大科学装置的硬核实力,也有“小新”人才服务的暖心温度;既能在实验室触摸科技前沿,也能在欢乐田园骑行中重启灵感。
党建引领下的新湖人才服务体系,让“在新湖,很幸福”成为18名全职院士、1700多名高层次人才、近6900名驻区科研院所人才、2万多名高校学生的共同感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图景。
科研有温度,服务不打烊
去年秋天,深圳理工大学招收首届本科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喜迎来1000多名新生。
学生们收到了新湖送上的“初见面”礼包——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生活指南、文旅地图等介绍折页,以及20家商家的优惠单等。
给新生们送上礼包,折射的是新湖对人才的重视。光明超六成全职院士和合作院士以及高层次人才工作在新湖,驻区科研院所人才工作在新湖的更是超过86%。
为打造光明科学城人才服务高地,街道创新实施了人才PLUS计划,围绕人才服务团队、人才系列活动、人才服务阵地三个维度精准赋能。
新湖推出“小新”人才服务品牌,构建了“专职+兼职+外脑”三重服务架构。其中,4名人才服务专员对接日常需求,15个与人才服务密切相关的街道部门和社区骨干组成兼职队伍,来自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机构的14名人才提供“外脑”赋能。
这里还有12名精通英、日、法、泰语言的街道工作人员组成翻译团队,为外籍人才提供辖区交通出行、美食乐游等生活实用信息的等个性化翻译服务,让国际化人才也能无缝融入。
这种“专职+兼职+外脑”的人才服务模式,解决了中山七院停车难、赛桥生物消防隐患等诉求280项。此外,调动了14家院所的“外脑”力量,碰撞出IN BAY智汇谈、科学家志愿者等“金点子”。
除了科学素养高、谈吐气质好、国际视野广的专业人才服务队伍,新湖还打造了“小新”国际荟、“小新”带你玩、“小新”上门办等一大批匹配人才及其家属需求的特色人才服务活动。
新湖人才服务专员们的工作记录上,密密麻麻写着人才服务项目。
“小新”初见面:为辖区高校新生提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介绍、辖区生活指南等“初见面”礼包2000余份。
“小新”说政策:梳理国家、省、市、区各类人才落户、人才补贴政策80余条,开展线上线下宣讲及解读30余场。
“小新”研学GO:梳理精品研学路线21条,涵盖中大、深理工、合成所等高校和院所,组织人才与其子女开展科普研学……
当前,新湖正加快建设IN BAY人才发展联络中心。这个480平方米的空间集联络、服务、吸引、展示功能于一体,提供推荐光明、首站报到、创新孵化、产学研合作、国际化服务、成果展示等20余项融合性服务,可辐射全区86%以上的科研院所人才以及2万多名高校学生,将成为人才服务的“超级报到处”。
这里联动周边星级酒店,还提供“7+15+30”天的优惠短期入住包,柔性解决中大、医科院等10余家院所300余名人才短期入住需求。
治理有精度,邻里有归属
新湖是光明人才的主要居住地。因此,让社区充满温度,让邻里心有归属,也是新湖党建引领人才服务的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新湖6个社区先后策划了各具特色的“邻里节”活动,比如云谷社区的啡尝科学·智汇邻里主题、科韵社区的玩转科技·幸福科韵主题,营造了党群连心、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
新湖街道科韵社区邻里节。
针对社区建设及民微项目,居民提出了增加公共设施、改善水质等百余条建议,共建和谐美好社区。
新湖还搭建了“邻里齐齐议”居民议事平台,解决流动摊贩占道、停车位紧张等问题,并对家门口文体需求、公园照明等问题提出优化方案。2025年共开展议事活动83场,参与群众2490余人次,解决诉求33项。
在“在新湖,很幸福”的浸润下,每个社区都形成了独特的治理密码。
比如,楼村社区“陈老调解工作室”里,30多位陈姓老党员担任骨干调解员,打造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模式。
圳美社区通过“社区漫步拼图”“街坊漫步意见箱”等方式征集民情民意,做到诉求收集二十四小时“不打烊”。
科韵社区的“103024”机制——10分钟应答、30分钟到场、24小时办结,让充电桩安装、路灯检修等民生诉求实现“即接即办”……
为了更好地解决物业小区治理难题,让人才“居有所安、住有所乐”,新湖正谋划推出物业“心”联盟体系,通过党建引领打破物业企业横向壁垒,构建“安享、和享、智享、乐享”四大体系多元共治格局。
——安享联盟。建立季度“经理联席会”机制,形成“问题收集—整改落实—长效监督”闭环。通过物业联合巡查、应急事件协同处置等,推动管理经验共享与标准化流程建设。
——和享联盟。设立“邻里解忧站”作为居民协商主阵地,组建由退休党员、业主代表等组成的调解小组。引入“邻里评评理”协商模式,通过居民参与评理化解矛盾。
——智享联盟。组建“金牌讲师团”开展跨小区专题培训。建立物业“微阵地”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社群与线下活动促进资源互通。
——乐享联盟。各住宅小区物业公司搭建“文体加油站”,组织篮球、羽毛球等比赛,或跑步、跳绳等活动,安排瑜伽、太极拳等健身课程。
生活有诗意,科创无界域
新湖辖区,茅洲河最大的一条支流新陂头河穿城而过,碧波荡漾。光明小镇欢乐田园千亩花海、稻田绘就美丽画卷……
依托旖旎的都市“世外桃源”风光,新湖打造了新湖骑迹、新湖篮图、新湖飞歌、新湖竞步四大文体品牌项目,让“科研+生活”的交融场景在新湖全域铺展。
初夏的微风吹走炙热的焦虑,身着骑行服的300余名骑友成为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光明小镇欢乐田园及光明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新湖骑迹”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2024新湖骑迹“新湖·深理工”骑行之旅。
“新湖蓝图”KBA篮球联赛是光明首个联赛制篮球赛事,参赛的既有人工智能工程师,也有材料学博士,驻区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以球赛促联系。
“新湖飞歌”歌唱比赛致力于挖掘和培养本土音乐人才,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走出了一个个美声、民族、流行等不同唱法的本土歌手。
“新湖竞步”徒步活动串联起了新羌公园、科学公园等静谧风光,以及深圳理工大学等科技创新高地。不同行业的人才在徒步中共探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前沿话题。
过去一年,新湖开展了91场品牌文旅活动,吸引高校师生、科研机构、企业人才及群众近1.7万余人次参与。
“科研+生活”,新湖街道正在描绘出一副令人心驰神往的未来幸福蓝图:
依托茅洲河生态廊道,规划低空飞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升级圳美古村老旧房屋,串联起幸福菜园—休闲公园—邻里之家—德淳书室—遗爱陈公祠—科学公园—欢乐田园citywalk路线,让科研人员在烟火气中激发灵感。
串联深圳科技馆、中山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光明生命科学院、深圳医学院等大院大所,推出科技研学路线;依托中大、深理工等高校资源及国际化街区建设,策划“科学城+文体旅”融合活动,让高端人才、新市民更有归属感……
光明科学城不仅是创新高地,更是人才生活福地。当党建引领的红色动能,转化为服务人才、城市治理的厚重底色,“在新湖,很幸福”便会从愿景变为现实。
撰文:苏国锐 张锐 王勇 刘文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