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十一号’船80%重载试验已完成,具备出坞条件!”7月1日19时许,在一声指令下,位于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的“紫荆十一号”缓缓从浮船坞驶出,广东琼州海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历经三天三夜奋战,最终高效完成“紫荆十一号”超4300吨级的重载入坞及横移试验调试任务。
这一任务的成功意味着基地船舶承载能力从理论转化为实践,运维能力突破4000吨的考验,连夜攻坚难关,更体现了修造人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精神。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是我国首个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自3月27日投产起便承担起服务粤琼桂三省船舶维修保障应急救援等任务,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船舶情况、不断提升船舶运维保障能力,近日,由湛航集团与海南海峡航运共同设立的广东琼州海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连夜开展了超4300吨船舶“紫荆十一号”的重载入坞及横移试验调试任务。
6月27日晚,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公司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全体职工迎难而上。从27日晚开始,各班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作业流程推进工作。
28日凌晨2点,公司工作群中发出第一张安装关键电磁阀的“作战图”,船舶修造公司的技术骨干潘运春以老带新,领着廖堪升等新人员工挂图作战,拉开了彻夜奋战的序幕,甲板作业组争分夺秒完成了10根横梁的安装;机电班组全程值守,确保设备运行稳定,船舶修造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陈达春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全程督导,为一线职工提供有力支持。
清晨,当琼州海峡北岸迎来第一缕阳光,奋战一夜的员工们利用短暂的休息席地而卧、以光为被,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和疲惫的面庞令人动容。“兄弟们不计得失、主动作为的样子,就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广东琼州海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春尚十分感慨,从通宵达旦的技术人员,到争分夺秒的一线工人,每个人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
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筑牢了琼州海峡的平安防线,加快了港航一体化发展,公司团队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更是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团结协作”的强大战斗力。“星光见证奋斗,晨光指引方向。”工作群里,有员工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党业融合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专业高效的团队协作、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争分夺秒的拼搏姿态——这正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广东琼州海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志榆表示,这场跨越昼夜的连续作业,是修造公司践行“党建引领生产”理念的生动实践。
“七一”建党节之际,修造公司全体干部职工以昂扬的斗志和专业的素养,将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变为与海南相向而行的“加速度”,续写着琼州海峡区域港航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故事。
南方+记者 陈欢 通讯员 吴勇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