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公益活动收官,慈善文化进校园照亮禅城学子成长路

南方+

记者从禅城区慈善会获悉,近日,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的系列重头公益活动之一,禅城区“科普启航,智绘未来”科普进校园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广泛开展“与善同行 让爱传递”中小学生书信文化节,到“慈善一元捐”善款不断壮大,再到组织青少年公益慈善演讲,科普进校园、“慈善+非遗”进校园等落地有声,禅城区慈善会不断丰富校园“善”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尚善”氛围,设立各类冠名基金善款4000多万元,彰显出禅城以“善文化”“铸魂育人”慈善助学的品牌魅力。

统计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禅城区慈善会共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31场、“慈善+非遗”进校园5场,参与“慈善一元捐”学校超过200家,筹得“教育救助金”善款超过28万元,设立校园教育发展基金3个,参与慈善活动师生人数超过10万人次。

31场科普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带来了涵盖科学知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精彩讲座与实践。

31场科普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带来了涵盖科学知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精彩讲座与实践。

1

30余场科普进校园活动

点燃禅城学子科学探索热情

在禅城区民政局、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去年8月,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禅城区慈善会联合区科协在佛山康泽慈善基金会资助下,持续开展了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禅城区“科普启航,智绘未来”科普进校园活动,截至2025年6月,项目已资助了31场活动,受益教师、学生人数超8000人,每场讲座活动座无虚席,互动环节师生们积极活跃。

项目形式以专家讲座为主,学校科学小组实践活动、科技科普研学、科技辅导员交流等活动为补充。禅城区内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校园科技节、科学实践、科学体验等活动需求进行申报开展,讲座内容多元丰富,包括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医疗保健、心理健康、食品卫生、知识产权等多个学科领域。

今年6月中旬,佛山市惠景小学在校园科技节期间,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为禅城区“科普启航,智绘未来”科普进校园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活动特邀南海区石门高级中学副校长闫灵麟开展《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专题讲座,讲座以“苍蝇如何起飞”的趣味问题切入,通过捕蝇器发明等案例点燃了同学们的探索热情。像这样,一场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普盛宴,不仅让师生们领略到科学探索的魅力,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在31场科普进校园活动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志愿者们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了涵盖科学知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精彩讲座与实践活动。从神秘的宇宙探索到身边的生态奥秘,从前沿的科技成果到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学生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这些科普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为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多场非遗进校园活动

在校园激起岭南文化传承热潮

为引领禅城学子深入探索岭南文化奥秘,感受佛山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禅城区慈善会还携手区文化产业协会,以佛山市康泽慈善基金会扶持的共创“非遗双创孵化”赋能城市发展项目为依托,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现场展示和传授如剪纸、刺绣、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非遗技艺。

学生们亲手参与制作,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了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为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4月25日,“‘护苗’助成长,非遗剪纸润童心”主题活动走进了禅城区深村小学,以“非遗剪纸传承”为核心,结合“护苗行动”育人理念,为在校师生开启了一场浸润传统文化的精神之旅。

佛山市级非遗传承人邓燕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与技法精髓,感受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智慧与匠心。学生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执剪刀、裁红纸,一步步完成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与动手能力,在他们心中埋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佛山市级非遗传承人邓燕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与技法精髓。

佛山市级非遗传承人邓燕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与技法精髓。

6月5日,“讲好非遗传承故事 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研学实践活动在禅城区黎涌小学启幕,活动以“童趣狮艺·非遗赋能乡村兴”为主题,为近百名师生带来了一堂沉浸式的本土文化传承课。黎冲村村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以“状元文化村”为引,讲述村落千年文脉,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而非遗狮头扎作讲师,则生动讲解佛山醒狮技艺,从狮头寓意到扎作工艺,都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非遗狮头扎作体验环节,学生亲手尝试狮头制作的关键步骤,让非遗技艺从课本走向现实,变得可触可感。

1

“慈善一元捐”汇聚爱心暖流

多元助学照亮学子成长之路

“校园慈善1元捐”献爱心活动是禅城区慈善会的助学品牌,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通过亲身参与慈善捐款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2017年起,禅城区“校园慈善1元捐”献爱心活动募集的善款全部注入“禅城区教育救助金”项目,用于救助禅城区因校园意外造成伤害及突发性危重病的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截至今年6月30日,今年全区共有215间学校组织开展了“校园慈善1元捐”献爱心活动,共筹集善款29.35万元。2017年至今,“禅城区教育救助金”筹得善款逾268.35万元,其间,共资助大病学生31人次,共发放救助金超124万元。

校园“慈善一元捐”献爱心活动是禅城区慈善会的助学品牌。图为佛山市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举行“慈善一元捐”活动。

校园“慈善一元捐”献爱心活动是禅城区慈善会的助学品牌。图为佛山市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举行“慈善一元捐”活动。

为促进多元助学,禅城区慈善会不仅针对不同困难学子设立了冠名基金,同时通过项目创投、研学、夏令营等形式助力学子成长。

其中,“邓佑才爱心助学金”专门用于资助禅城区内学校就读小学至高中(含中职学校)困难家庭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10-11月份,邓祐才爱心助学金通过禅城区教育局向全区学校发出助学通知,符合申请条件的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先后经过学校、村(居)委、区教育局和区慈善会审核通过后,由区慈善会委托佛山农商银行发放至受助学子家庭的账户。2012年至今,禅城共发放邓祐才爱心助学金102.1万元,506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

而“佛山农商银行助学金”则是专门用于资助禅城区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完成学业,至今“佛山农商银行助学”已募集384万元,共资助低保边缘家庭学生1298人次,资助金额243.48万元。“佛山农商银行助学”还通过扶持“展翅赋能”助学服务计划、“为梦想插上翅膀”残障儿童社会实践助学项目开展助学服务70场,共服务学生4465人次,为区内175名特殊困难儿童的成长之路赋能。

“佛山农商银行助学”已募集384万元,共资助低保边缘家庭学生1298人次,资助金额243.48万元。

“佛山农商银行助学”已募集384万元,共资助低保边缘家庭学生1298人次,资助金额243.48万元。

禅城区慈善会还通过与禅城区教育局引导爱心单位共同建立教育创新发展促进会爱心基金、小微集团教育发展基金,海天教育发展基金,筹集善款超过3000万元,每年用于促进禅城教育事业项目超过500万元。同时引导爱心校友在禅城区慈善会设立佛山三中红棉教育基金,佛山市实验学校玉兰基金,佛山市第九小学米兰基金,筹集善款超过500万元,主要用于学生资助、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打造等,为学校教育项目的有序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此外,禅城区慈善会通过开展组织“童真・童趣・伴成长”困难家庭青少年暑期缤纷研学夏令营、“地名文化+非遗艺术+生态科技”慈善研学活动等活动,助力困难学子成长,受益困难学子100多人次。在佛山禅城,慈善文化正以多元形式在校园绽放,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温暖力量,照亮祖国未来之路。

采写:南方+记者 阎锋

通讯员 周文清

图片:禅城区慈善会提供

1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