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凤城街道以盘活低效用地为抓手,创新打造松岗客运站旧址多功能便民停车库,将昔日闲置地块蝶变为激活旧城商圈的新引擎。本期推出“产业兴城·蓄势赋能”专栏第四期:盘活客运站旧址,闲置土地蝶变便民新地标。
清晨的阳光掠过松岗路1号,曾经锈迹斑斑的客运站牌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的施工场景。这片承载着清远人集体记忆的土地,正从闲置土地蝶变为便民新地标。
项目效果图。
松岗客运站曾是清远最早的汽车站,见证了清远交通和城市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08年11月,该客运站正式关停。客运站停运后,周边商铺客流量骤降,停车难、配套弱成为制约旧城商圈发展的痛点。一家自行车店的店主表示:“松岗客运站关停后,人流量大幅减少,客人抱怨停车难,生意比以前差了很多。”
如今,这片闲置土地即将迎来新生。原松岗客运站将被改建为一栋集停车、购物、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停车库。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完工,建成后不仅能为附近居民提供近300个便民停车位,还有望打通北门街、曙光路一带的商业脉络,促进人流和消费流在更大范围内流动,成为旧城区新的商业地标。
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老旧城区发展的关键课题。近年来,凤城街道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着力构建“土地激活+产业赋能”的盘活低效用地体系。针对占地7684平方米却长期闲置的原松岗汽车客运站地块,街道自2023年起以“统筹主体、并散为整”的方式,推进存量土地资源归集。
面对原地块权属不统一、用地边界交错等问题,街道积极协调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协议置换方式,将项目改造范围周边已收储地块与村集体土地合理置换,最终将权属合并登记在古城经济联合社名下,为成片开发奠定了基础。古城社区书记麦啟扬表示:“竹仔园停车库项目有效盘活了村集体的闲置资源,在解决地块权属等复杂问题过程中,每一步的推进都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设现场。通讯员供图
同时,凤城街道立足破解老城区发展瓶颈,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大胆创新,探索出“政府出资+村民出地”的合作模式。通过投入专项债资金进行建设,实现了土地价值提升、集体经济增收和债券资金高效回报的多赢局面。2024年底,原松岗汽车客运站正式拆除重建,繁忙的施工现场让这片荒废多年的区域重焕生机。
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可为街道和村集体增加约500万元的收益,并带动周边业态转型发展。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潘楚倩 邓家慧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