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西郊街道:深耕“围屋家访”,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

南方+

记者从梅江区西郊街道获悉,近年来,该街道将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与创新开展“围屋家访”工作紧密结合,和区直部门参与“围屋家访”有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深入村居院落、群众家中,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难题,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常态化、全覆盖的“围屋家访”走访中,西郊街道和区直单位领导干部深入了解辖区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

通过一次次真诚的家访谈心,退役军人群体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被精准识别出来。

西郊街道敏锐地将退役军人应急救助工作列为“围屋家访”的重点跟进内容,确保好政策能精准惠及真正有需求的服务对象。

截至目前,通过家访发现并成功为辖区退役军人申请省级应急救助资金6宗,共计15万余元,有效缓解了服务对象的燃眉之急。

如何将家访中收集的诉求高效落实,西郊街道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套以“围屋家访”为基础、环环相扣的“四步工作法”。

西郊街道将政策宣讲融入每一次“围屋家访”。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主动向服务对象及其家属详细解读退役军人应急救助等惠民政策,并辅以微信群推送、村(社区)LED屏、横幅等多种形式,确保政策宣传“零距离”、全覆盖。

与此同时,西郊街道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在“围屋家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倾听诉求,更主动留意符合应急救助政策条件(如特定病种、高额医疗费用等)的服务对象,形成初步名单。

西郊街道对初步筛选对象进行深度家访核查。工作人员再次上门,深入了解其家庭实际经济收入、成员构成、具体困难等详细情况,为精准认定提供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对经核查认定符合条件者,西郊街道工作人员提供“家访+代办”服务。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协助收集、整理申请材料,并及时申报,让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策红利,将家访的温暖延伸到服务全程。

“围屋家访”工作不仅提升了办事效率,更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西郊街道寨中村退役军人徐哥的案例就是生动体现。在一次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的“围屋家访”工作,西郊街道和区直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到徐哥家中,了解到他2018年突发脑梗丧失劳动能力,父母年迈,妻子打零工,两个孩子年幼,高昂的康复费用让家庭陷入困境。家访发现难题后,后续的关怀服务随即跟上。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多次主动上门家访,详细讲解省应急救助资金政策。考虑到徐哥行动不便,工作人员化身“代办员”,全程协助办理申请手续。最终,徐哥于今年6月成功获得两万元应急救助资金。“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生活压力!”徐哥感激地说。

家访的延伸服务不止于此。西郊街道还积极协调辖区企业,为徐哥家属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巩固了帮扶成果。徐哥一家专程向退役军人服务站赠送锦旗,表达对“围屋家访”工作带来温暖的由衷谢意。

据介绍,接下来,西郊街道将持续深化“围屋家访”工作,将其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抓手。通过更深入、更细致的家访,倾听最真实的民声,解决最迫切的民忧,努力让辖区群众在每一次家访的互动中、在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中,真切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梅江区政法委

编辑 罗蔚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