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中学(集团)如同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以党建为舵,以创新为帆,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浩瀚海洋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航道。
光明区公明中学前身是东江纵队1945年创办的东宝中学,1976年9月迁至红花山下。这所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学校,正以“六轮驱动”协同育人机制为引擎,推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力量在育人生态圈中同频共振,成为深圳教育改革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双减”政策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春风拂过校园,公明中学深挖红色校史资源,将东纵精神的火种播撒在青少年心田,用党建红引领教育蓝,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
走进公明中学校园,红色文化不是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流淌在师生血脉中的精神密码。
学校深挖校史中蕴含的东纵精神,构建起“传承东纵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爱国主义教育体系,通过常态教育、专题实践、课程体系的三维融合,让98%以上的师生都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漫步校园,红色主题班会正在热烈开展,学生们讲述着东纵战士的英勇事迹;红色故事分享会上,老党员的深情回忆让年轻一代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数据显示,班级志愿活动参与率同比提升40%,这一数字背后,是红色基因唤醒的责任意识在年轻心灵中生根发芽。
另一方面,公明中学与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的深度合作,让红色教育从书本走向现实。学校定期开展的红色研学活动,如同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让学生们在革命旧址的斑驳墙壁前、在烈士遗物的无声诉说中,真切感悟红色精神的内涵。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沉浸式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红色基因转化为青少年的价值坐标与行动自觉。
在公明中学的教育理念中,心理健康如同阳光雨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养分。
学校创新推出“明亮心育”模式,以“三全育人,四位一体,五育并举、家校共育”的架构,编织起覆盖全员的心理健康防护网。从班级心理委员到专家心理治疗团队的心育团队路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需要时找到心灵的港湾。
每年3至6月的“七色花”心理健康教育季,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心理讲座如春风化雨,解开学生心中的困惑;心理剧表演以艺术为媒,让情感在舞台上得以宣泄;心理拓展训练用团队协作,搭建起信任与沟通的桥梁。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明亮心育”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值得关注的是家校共育机制的建立,定期开展的家长心理健康讲座,让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形成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闭环。
当家长们在讲座后开始反思教育方式,当亲子关系在沟通中得到改善,这背后是公明中学对“全人教育”的深刻理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呵护与成长的陪伴。
“什么是热河生物群?它又何以让世界为之惊叹?”“这个古生物化距今多少年,它是怎样形成?”……今年4月,公明中学与深圳博物馆联合策划的“重返白垩纪”主题科普活动,一堂“跨越亿年的活动课”在校园里发生。
事实上,这样的馆校活动在公明中学已是常态。在学校“致青春”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如同两条奔腾的河流,学校通过构建的“馆校社”三维联动机制,打破了校园的围墙,让博物馆的文物、图书馆的书香、社区的活力都成为教育的资源。
粤港澳桂琼图书馆“世界读书日·共读半小时”活动里,书香跨越地域,连接起不同城市的青少年;“非遗大师课”的开设,更是让剪纸、陶艺等传统技艺在校园里焕发生机,该校学生作品多次亮相深圳市美术节,印证着传统文化在创新传承中的生命力。
在科创实践领域,公明中学以“1+2+3+N”模式孵化学生发明,构建起“科普-科创-科研”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学校邀请深圳湾实验室专家开展讲座,组织参观脑科学研究中心、研祥集团等,这些与顶尖科研资源的对接,让学生的科创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发明创新、人工智能、超级工匠等课程的开设,如同为学生插上科技的翅膀。
数据显示,公明中学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国际级奖项19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多项、国家级20余项、省市级100余项,学校荣获“科创教育特色学校”“国际发明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科学普及创新校”“广东省科学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公明中学实施的教师全面培养计划,如同一个精密的锻造炉,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学校岗前实习环节的跟岗制度,让新教师在名师、骨干教师的身边汲取教学智慧;为期两周的入职培训,从校史到教学方法,为新教师搭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而“青蓝工程”的“二对一”帮扶模式,则通过明确的师徒职责,让新教师在定期听课、上汇报课、研讨反思的循环中不断精进。
这种全方位的培养体系结出了累累硕果。新教师在公开课和教学比武中崭露头角,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方面成果突出,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推动骨干教师申报区级以上课题,胡倩倩、郭昊等教师“精品课”获省级奖项,马晓菲等教师获市级奖项;“王美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评“深圳市第八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教师专业化发展成效显著。
红色基因的传承到心理健康的呵护,从文化科创的融合到教师队伍的锻造,公明中学以党建为引领,在教育改革的深水区中趟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年11月学校被评为“国际发明特色学校”;2023年成为深圳市2023年度优质公办中小学集团培育对象;2024年被评选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首批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立项学校、深圳市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示范校”……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学校工作的肯定,更让社会看到了党建引领下教育创新的力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公明中学的实践证明只有深耕育人本质,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未来,这所怀揣教育理想的学校,将继续以更昂扬的姿态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航向,让东纵精神与时代创新同频共振,让红色血脉滋养青春,让科创基因赋能成长,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续写属于新时代的育人传奇。
撰文:徐峰 张碧英 宫成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