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9月获批试点城市以来,广州正迎来越来越多的AIC股权基金落地。近日,南方+记者从广东金融监管局获悉,广州已有4支AIC股权基金设立注册,已向2个项目投资5400万元,另有7支基金预备落地,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强大支持。今年以来,广东金融监管局紧紧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投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不仅成功落地三个全国首批试点项目,还推动多项金融服务落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科技创新
落地三个全国首批试点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广东金融监管局以科创企业的高端化、个性化融资需求为导向,推动金融机构转变服务理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成功落地三个全国首批试点项目:
AIC股权投资试点:广州成功纳入全国首批AIC股权投资试点,至今已有4支AIC股权基金注册落地,累计向2个项目投资5400万元,另有7支基金正在筹备中。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广东发布10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产品清单,有效推动知识产权金融赋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8%。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截至2025年5月末,广州地区试点银行机构试点业务授信规模超44亿元,发放贷款超10亿元。
据悉,为了推动科技金融顶层设计,广东金融监管局联合省科技厅等部门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省级层面建立起一套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体系,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和发展壮大。截至一季度末,辖内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9%;一季度全省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全国第二。
此外,该局还会同省科技厅等单位推出《广东省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省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项目最高补偿比例达90%,缓解银行信贷投放“后顾之忧”;引导保险机构为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险保障,指导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围绕技术研发应用、低空飞行经济等领域,发布保险示范条款。2025年1—5月,辖内保险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04万亿元。
聚焦先进制造
制造业贷款规模持续增长
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广东金融监管局积极落实“制造强省”建设部署,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培育提供有力支持。
截至2025年5月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已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7.13%。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69万亿元,占制造业贷款比重的56.08%;信用贷款余额为8690亿元,占比约30%,为企业提供了门槛更低、期限更长的资金支持。
广东金融监管局鼓励银行业和保险业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新能源、生物科技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贷款余额分别增长了29.1%、22.3%和19.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接近6000亿元。此外,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广东金融机构发放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已超8500亿元,全面支持广东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
在支持企业绿色转型方面,广东金融监管局加大了绿色金融政策的推进力度,辖内主要银行绿色生产贷款余额已超3800亿元,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规模超过1.2万亿元,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业贷款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贷款利率也持续下降。数据显示,新发放的制造业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了65个基点。
聚焦市场主体
小微、民企融资扩面增量
广东有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广东金融监管局以服务企业、成就企业为出发点,多举措、全周期支持企业强筋健体,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扎牢根基。
截至2025年5月末,广东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6.74万亿元,同比增长6.15%,高于全辖各项贷款增速。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为其生产经营、设备更新、项目建设及转型升级提供了充分资金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平均利率降至2.58%,创历史新低,为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
此外,广东金融监管局还联合省发改委制定全省小微协调机制“1+3+3”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了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为41.63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贷款1.32万亿元,推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63%,为广东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加强外贸企业的金融保障方面,该局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关税保证保险等特色险种作用,统筹提供一揽子保险方案。2025年1—4月,辖内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超4200亿元,服务企业超3.1万家,同比增长超五成。关税保证保险累计服务企业超250家,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6.5亿元。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金融服务,落地全国首单航空公司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贸易保单。
南方+记者 陈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