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挺立的“红色堡垒”,激活万亿强区的创新引擎;阡陌田间绽放的“顺德红”,绘就宜居宜业的和美画卷。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壮阔版图,到乡村振兴的鲜活现场,党旗所指即是使命必达!
“七一”之际,南方+顺德频道联动顺德区委组织部推出“头雁领航 顺德力量”专栏,解码党建强基的“顺德密码”,书写头雁领航的“硬核担当”——看顺德力量,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淬炼成钢!
变“死水沟”为“活水河”,再到如今成为推动当地文旅发展的新引擎……日前,央视记者来到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实地走访该社区完成的村心涌暗渠复明工程成效,为水乡新图景点赞。
碧江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如今更成为北滘镇第一个“亿元村”,上演千年古韵与现代经济的交响篇章。
村居靓起来,腰包鼓起来。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顺德各条村(社区)正持续推动党建与集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亿元村”更是在其中增值提质挑大梁,绘就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
碧江金楼古建筑群。 黎明 摄
“三位一体”激活振兴引擎
作为顺德“亿元村”的后起之秀,碧江社区更是在党建引领下蹚出了“三位一体”创新融合模式。
2024年2月,随着碧江社区迎来了佛山市委组织部统筹选派的、具备丰富基层治理经验的驻村第一书记——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麦绮慧,以及来自顺博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的国企骨干黄政杰担任乡村经理人,让碧江社区党委书记方志濠看到了推动传统村落活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难得机遇。
“经过深度研究,我们发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亟须破解权属与收益困局,既缺乏造血功能,审批流程繁琐也抑制了创新机制和投资积极性。”黄政杰表示,在“党建+经济”双轮驱动下,乡村经理人团队积极探索“公资+村集体+专业团队”开发模式,有效唤醒辖区“沉睡的资产”。
村心涌暗渠复明工程竣工后,碧江重现“小桥流水人家”。 碧江供图
为了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碧江社区成立“强村公司”并由村党委领导、乡村经理人团队参与运营,公司引入成熟运营模式对社区村心大街公有物业及碧江金楼经营权进行开发利用。
其中,通过采取“基础租金保底+超额收益分成”模式,碧江盘活辖区内万象广场等原低效资产,预计年租金收入将跃升至1500万元,增幅超114%;通过对社区基础设施采取一体化建设运营维护,位于彰义路地块的立体停车综合体项目创新采用“N+20”资产运营模式,预计实现全周期30年集体租金收入约4570万元。
看似简单的集体物业运营模式背后,都是对原有体制机制的创新,如何让社区放心大胆干,这时候就需要第一书记“显担当”。
上级相关政策怎么解读?哪些需要上级部门配合协同?如何引入更广泛的优质社会资源……这些都是麦绮慧驻村后每天思考的问题,“作为第一书记,我的任务就是协助社区开展乡村治理,围绕产业发展优势调配资源,推动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落地见效。”
有了“第一书记破梗阻、定方向,乡村CEO带团队、闯市场”,方志濠便更有信心聚人心、谋发展,让碧江“古村今治”重焕芳华。
特别是自去年以来,碧江通过启动村心涌暗渠复明工程,以恢复河涌故道为抓手,既提升河涌水质和汛期防洪排涝能力,更将村心涌与碧江金楼、祠堂、砖雕照壁、民居等沿岸建筑串联,促进水脉、文脉、商脉“碧江三脉”融合共生。根据今年“五一”假期数据统计,碧江金楼同比人数及营收增长均达到45%,文旅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碧江将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乡村振兴的根和魂,顺应时代积极融入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让产业更强、社区更美、村民更富。”方志濠说。
支部领着村民“一起赚”
沿着325国道顺德乐从段延绵十里,沿路分布来自海内外3400多家家具经销商户,经营商铺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展示各式家具超2万种……乐从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家具商贸之都”,更是整个佛山泛家居产业高度集聚的一个缩影。
而其中,凭借地处“十里家具长廊”的核心地段,坐拥罗浮宫家居集团、皇朝家私等大小80余家家具企业,并设有罗浮宫国际家具博览中心、乐从国际家具城等多个大型家具商场,让沙滘社区很早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东村股份社的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占据社区总收入的八成,地位举足轻重。
租金收入是社区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如今面对经济新常态,基层党组织正积极引领辖区“包租公”“包租婆”突破惯性思维,寻找新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沙滘社区组织表决实施租金优惠政策会议,村民积极投票。 沙滘供图
2022年6月,沙滘社区东村股份社党支部成立。3年来,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致力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效能。一方面,党员干部深入聚焦家具商贸产业,通过调研市场、走访商户、听取意见,精准实施租金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集体经济壮大,最终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受益。
另一方面,针对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党支部加大对集体资产产权清查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盘活闲置低效资源,包括将2057平方米办公用房租赁改造为家具经营综合楼,引导租户在空置建设用地上自主开发900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和924平方米仓储物流,并利用边缘建设用地建成2000平方米停车场。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党支部也高度关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前,党支部牵头成立的东村体育馆兴建项目组,通过积极联动相关部门、撬动企业资源,已成功争取到260万元赞助资金及40万元电子设施支持,有力推动了项目落地。
据统计,2023年沙滘东村集体资产增收创效显著,当年股份分红每股高达1万余元,切实让乡村产业兴旺、村民口袋殷实;东村体育馆的落成,有效填补了辖区群众文体设施的空白,新场馆还接连承办粤剧演出、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活跃了村民文化体育生活,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增强。
采写:南方+记者 李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