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镇村建设究竟能释放出怎样的能量,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利好?在华城镇环城街道开店9年的曾含笑,有着切身的感受。她所在的华城镇,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
“以前下雨就积水,晴天就扬尘。如今不单路修好了,两旁店铺的外立面更是有特色。”她说,随着华城镇圩镇外立面改造完成、梅龙高铁开通,还有不少外国友人来华城打卡。
华城镇合力推动美丽圩镇“涨颜值”、美丽乡村“升品质”。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正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劲引擎。三年来,五华县以典型镇、典型村等为关键着力点,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迈向更高水平、取得更大实效。
在推进过程中,五华县多管齐下、精准施策。具体而言,便是通过建机制、树典型、强保障、聚合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加强镇域经济考核,并用好“点线面”方法论,加快典型镇村、示范路段、央企助力项目建设,做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提升”,示范带动各镇比学赶超,全面提升城乡“品相”。
产业筑基
典型镇村“富”起来
实施“产业焕新”行动,是岐岭镇推动典型镇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产方面,大力发展南薯粉丝、烟叶、毛豆等特色农产品,岐岭镇加大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推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二、三产方面,做强“酒产业”,充分发挥“长乐烧酒”的百年品牌魅力,以酒为媒,积极申报打造3A级景区,将传统酿酒工艺与旅游深度融合,同时串联曾国华故居、中山大学农学院旧址、大眉山古驿道、百合花海等文旅资源,打造“酒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五华县深谙此道,在典型镇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产业成为镇村发展的强劲引擎。
棉洋镇新光村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不断做优茶产业。(曾文敏 摄)
棉洋镇新光村作为第一批典型村,建设目标很明确,思路很清晰:聚焦建设蓝图,凝心聚力抓好统筹规划、产业发展、乡村风貌以及绿美建设,引进上市企业潮州天池茶业有限公司在新光村投资建厂,开展“良种、品牌、制茶、统销”全产业链计划,主动探索产业转型。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新光村山地面积8000多亩,其中茶叶种植面积约6000亩,目前已形成茶叶标准化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体系和“良种、品牌、制茶、统销”全产业链。随着产业的发展,村里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村庄更整洁,茶产业也越做越大。”谈及近三年的变化,新光村群众如是评价。更多的发展变化,体现在村容村貌新旧对比图中,体现在产业富民兴村的账本上。
数据显示,2024年,五华县所有典型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能达到50万元以上,所有典型村均达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目标。
环境焕新
典型镇村“美”起来
“来,喝茶。”作为见证河东镇太和村变化的周木城,在村里开店已有30余年,“过去店门前这条路窄窄的,这两年不断扩大,裁弯取直,群众出行方便太多了。”
想群众之所想,描绘整洁美丽“乡村画”。河东镇积极绘好绿美规划图,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全科网格治理和“无信访”村(社区)创建,大力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推进示范路段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外立面提升攻坚行动,紧盯重点、全镇动员、全面推进,以入户密度换取群众支持度。
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是五华县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实践路径。
双华镇冰塘村刚选为“百千万工程”省级第二批拟培育典型村时,面临着道路硬底化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短板、村级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等问题和困难亟待破解。
为进一步提升农房外立面改造、乡村绿化等方面的水平,双华镇冰塘村对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任务清单,逐一研判、统筹推进、齐头并进。
在农房外立面改造方面,摸清底数,造册登记,干部包户,挂图作战,分类推进。特别是在困难群众的房屋外立面改造中,通过“外立面改造+屋顶光伏”、干部带队刷白+墙绘助力美化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完成外立面改造。
以典型镇、典型村等为着力点,五华高标准推进“6+29”典型村建设和总长约50公里、途经5个镇27个村(社区)的6条示范线路建设,五华县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房风貌提升攻坚行动,引领带动全县450个村(社区)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近三年来,全县35个典型村“三拆除”存量共636处,共拆除622处,整治率97.8%。绿美村庄任务超额完成,2024年全县450个村(社区)已植树约44.21万株,超额完成市下达植树任务。
岐岭镇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图为乡镇入口通道。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改革提效
典型镇村“和”起来
“每1点奖励积分可以转为1点购物分,每1点购物分价值1元。”转水镇五星村超市老板娘金灿说,兑换商品时按照商品对应的价值进行扣除即可。
依托乡村现有小超市、电商服务站、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转水镇在各村设立“积分兑换超市”,供村民用奖励积分兑换日用品类、家电类、粮油类、文具类等日常用品。
积分何处来?转水镇以改革思维,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设立转水镇“和美善治”乡村积分制,通过设立一系列的积分项目,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的各项事务。
转水镇持续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提高镇村颜值。受访者供图
“这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公益事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明家风、美丽家园等方面。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公平公正。”该村村干部介绍说。
翻开转水镇“和美善治”乡村积分制工作手册,“和美善治”乡村积分加分项目清单和扣分项目清单、“和美企业”积分加分项目清单和扣分项目清单一目了然。获得积分的来源有三类,分别是工作人员打分、自主申报得分、群众反映申报。
作为外来媳妇,金灿切身感受到转水镇、村的变化,当村里找到她合作开设兑换超市时,她立马就答应了。“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更高了。”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五华县在典型镇村建设中,充分用好改革这把“金钥匙”,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难点。
如产业发展方面,五华县积极改革探索,通过“产业村长”、农村职业经理人、强镇富村公司、经济合作社等力量,成立镇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招商引资、镇属企业发展运营、经济运行数据分析等7个专班。主抓“四上”企业培育服务和镇属企业发展运营,每周跟进研判固定资产投资、重点产业项目投资等指标,推动镇域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城区镇的优势,水寨镇率先在全县组建产权关系明晰、组织管理高效、利益分配合理的镇级国企“强镇富村公司”,推动公司成为激活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公司年经营收入达到700万元、净收益达到250万元以上。”水寨镇强镇富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剑波介绍说。
■相关
华城镇
以圩镇为点带动周边乡村加快发展
作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华城镇以“绣花功夫”、工匠精神全力提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项目。美丽示范主街提升工程是典型镇建设的内容之一,聚焦外立面更新工程,高标准打造群众“幸福路”,并以圩镇为点带动周边乡村加快发展。
从效果图到实景图,华城镇美丽示范主街的大变样让周边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让镇村联动发展多了一份实践。
举全镇之力加快“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华城镇的工作思路并不局限在圩镇,镇村相连同向发力更显成效。扎实推进示范线路改造、积极创建“美丽庭院”、协同推进“三线”整治、全面开展“三清三拆”、持续完善道路设施……一系列扎实的举措落地有声,推动华城镇镇村不断提质,刷新镇村颜值。
镇村颜值提升,群众幸福感同样有保障。在原有“数字华城”平台基础上,华城镇将其升级改造为“百千万工程”数字化平台,借助“民情通”板块,创新将巡查监管和执法办案的触角进一步延至线上,巡查监管和执法办案更加高效便捷。
安流镇低坑村集约流转土地实现“小田变大田”。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安流镇
科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土地空间不足、土地利用碎片化是制约安流镇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如何破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大法宝。
安流镇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以腾挪农村建设用地资源和农用地规模化流转经营为重点,坚持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产业经济、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城乡融合等工作结合起来,为实现全镇腾空间、增耕地、优生态、强活力、绿色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安流镇借助省自然资源厅、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力量,已完成安流镇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编制和红山村、长江村、楼光村、龙中村等7个典型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正在逐步实现镇村规划全覆盖。
安流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统筹镇域空间格局、发展建设需求、土地资源配置、用地配置、项目实施等要素,形成镇村发展“总蓝图”、项目布局“规划图”、空间支撑“信息图”和全域土整“空间图”,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奠定规划基础。
转水镇
打好资源牌 形成发展合力
紧抓梅龙高铁五华站建成通车和“百千万工程”组团培育机遇,转水镇依托“山水泥”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旅游+”等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热矿泥温泉文化展示体验区,推进新丰寨农研旅基地建设项目,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探索推动业态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大湾区消费大市场,助推镇村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全镇正合力推动美丽圩镇“涨颜值”、美丽乡村“升品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转水镇着力在有限的资源中实现高质量的整合,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推进“小块田变大块田”,矮车村集约250多亩撂荒地种植毛豆,年产值达75万元以上,并聘基地负责人为“产业村长”,带动30多名村民就地就业。
此外,矮车村还大力发展矮车水库赤眼鳟养殖,现每年出栏成鱼60万尾、鱼苗600万尾,年产值65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利用村委会大楼和村文化广场建120kW光伏发电组,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岐岭镇
干群同心答好“治理考卷”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岐岭镇高度重视凝聚群众力量,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坚决打好生活垃圾治理歼灭战、打赢生活污水处理持久战、打好公厕管理攻坚战及“六乱”整治阻击战,岐岭镇干群深入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对圩镇区域、各村(社区)主干道、高铁沿线、房前屋后、坑塘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清扫工作。
针对凤凰村文化广场旧入口偏小的问题,岐岭镇重新选定一处地方作为美丽河道和生态小公园的入口。“该入口的土地原先是周边群众的,大家都很支持,愿意腾让出来,目前施工正在有序推进。”村干部介绍说。
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进“百千万工程”,岐岭广泛动员群众,凝聚攻坚力量,并成立了村级“百千万工程”助力基金,发放倡议书,广泛发动企业家关注、参与、支持人居环境提升、农房风貌管控、群众休闲场所、道路提升等“百千万工程”民生项目。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曾文敏 周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