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生太棒了!”
6月26日,在患者玛尔然出院的前两天,中山市中医院骨科主任唐剑邦收到了一封诚意满满的感谢信。玛尔然用俄语写下两页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动容。
“唐医生不仅专业、细致、充满同理心,他的团队的‘西医技术精准’和‘中医康复有温度’,让我重获新生。”信中说。
感谢信。
虽然看不懂俄语,但唐剑邦知道,这里写满了近半个月来,自己与骨科团队的“全力以赴”。
早在20天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玛尔然走进了中山市中医院。面对这位突如其来的外籍患者,唐剑邦感到意外。
原来,玛尔然已饱受疼痛折磨一年多。一年多前,她因左股骨颈骨折,在家乡开展了全髋置换术。但是,术后恢复却不及预期。她持续跛行长达1年有余。经过中国朋友介绍,她跨越国界,来到中国,辗转找到中山市中医院求医。
千里遇良医
“1年前,玛尔然在她们当地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术口恢复欠佳,间断性渗血渗液、疼痛,漫长的病痛令她身心俱疲。经中国朋友介绍,她才找到了我这里。”唐剑邦说。
为了给玛尔然找清楚病因,唐剑邦详细询问了玛尔然的病症,还给她做了体格检查。“最终,我们诊断她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导致行走疼痛、跛行不适。”唐剑邦坦言,这样类似的病例,在国内并不罕见,但是需要为她定制精细化的治疗方案。
于是,唐剑邦和他的团队为玛尔然定制了“手术翻修+中西医联合康复”的诊疗方案。
“第一步是翻修手术,解决假体松动的问题。然后通过激光理疗、中药药膏外敷、运动康复指导,一步步实现康复的目标。”唐剑邦说,这个方案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西医精准、中医调衡”的诊疗智慧。
第一次手术后,玛尔然激动地抓住唐医生的手,连行两次“吻手礼”。她通过翻译器告诉唐医生,这是她一年多以来,第一次可以把脚摆正。为表示感谢,哈萨克斯坦人常会施以吻手礼。
术后,进入康复环节,玛尔然又惊讶于中山市中医院开展的“中药药膏+现代技术”的综合疗法。
“用草药制成的药膏敷在伤口上,清凉又神奇,配合激光治疗,恢复速度比预想中快太多。”她在笔记里详细记录着医护团队的护理细节:护士每日用中医手法进行伤口换药。营养师定制兼具哈萨克斯坦风味与中医食疗理念的餐食。甚至连病房的中医文化装饰都让她倍感安心。
“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医术精湛,更用家人般的耐心化解了我在异国的不安。”玛尔然说。 “在接触到唐医生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找对了人!”
患者与医疗人员合影。
跨越国界的仁心
术后,玛尔然偶然得知了一个让人温暖的“小插曲”。
唐医生解释:“术前,玛尔然一直处于贫血状态,加上手术创伤会加剧血容量不足。近期,中山的 O 型血供应也比较紧张,我们有些担心供血问题。”
然而,听闻玛尔然术中需要输血。她的中国朋友闻讯赶往血站,主动互助献血。这让玛尔然的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当医护人员向玛尔然展示了中国朋友填写的《无偿献血优先用血申请表》与《意向献血承诺书》时,玛尔然说,“我的身体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这份恩情永生难忘。”
“在唐医生的帮助下,我康复了。这是天大的幸运,言语无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无论何时,我都希望让家乡的朋友知道,在中山有这样优秀的医生!”在感谢信里,玛尔然说,“中医的神奇,值得跨越万里追寻!”
赠送锦旗。
从6月16日入院,6月26日出院,再到6月27日回到哈萨克斯坦。不到两周的“中国求医行”,让玛尔然印象深刻。“医生的职责不分国界,只看患者的需要。” 唐剑邦的话成为玛尔然此行的注脚。
这场诊疗不仅展现了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国际影响力,更以仁心仁术架起中哈医疗合作的桥梁。这个跨国诊疗案例,既是“一带一路”医疗合作的生动实践,也让跨越国界的医患真情得以具象诠释。
出院前,玛尔然也学着中国患者的方式,对中山市中医院表达了感谢。她托中国朋友定制了一面锦旗,赠送给唐医生。锦旗上写着“医术精湛救外宾,践行‘一带一路’情”,落款处,见证了一段医患真情。
一次无声的献血记录,一封手写的俄语感谢信,一面入乡随俗的锦旗,成为这场跨越求医之旅的“最好见证”。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 叶修业 黄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