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童谣出圈,央视舞台上唱响新韵

南方+

近日,由茂名市茂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明办推荐的粤语童谣《荔枝妹》与《好心籺》登上央视少儿“童声里的中国”栏目,通过孩子们清澈的嗓音,将茂南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推向全国观众,以文化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受访者供图古荔园里曲悠扬

乡村振兴入歌来

《荔枝妹》歌曲以悠扬的旋律为基调,融入粤语特有的韵律美感,通过“荔枝妹,昂起头,睇到荔枝口水流”等童趣歌词,勾勒出禄段古荔园里“荔红丰收”的诗意画面,既保留了粤韵风华,又注入了时代活力。

歌曲MV取景茂南禄段古荔园的丰收景象。据悉,该园坐落在浮山岭脚下,始于东汉,兴于大唐,分为武馆园、车田园、龟尾园三个园区,有100年以上树龄古树468棵,园里最老的荔枝树有1938年树龄,品种丰富。每到夏季,500亩古荔林硕果累累,宛如红色云霞铺满山野,这幅壮美的丰收图景成为诸多创作者的灵感源泉。

《荔枝妹》的创作深度结合茂南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近年来,茂南区依托禄段古荔园等特色资源,打造“古荔文化+生态旅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举办荔枝文化嘉年华、开发荔枝文创产品、打造沉浸式文旅路线等方式,让千年古荔焕发新生机。歌曲中“三月早红,桂味收,农民丰收起高楼”的歌词,正是当地果农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展现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受访者供图从灶台到舞台

童声唱响非遗韵味

“同做一锅好心籺,年年欢乐啰”,在茂名这座“好心之城”,籺是逢年过节、婚庆做寿必备的传统美食。《好心籺》以茂名特色小吃籺为切入点,通过孩子们稚嫩的童声,讲述了这道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记忆。

籺的制作工艺在茂南传承不断。《好心籺》MV中,多名小朋友与非遗传承人一起,再现了“全家齐做籺”的温馨场景。糯米浸泡、馅料调配、包制手法、蒸制火候……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茂南人对生活的热爱。

“多馅就像一家人,团结一条心。”茂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歌词中有很多对馅的描述,籺馅包容多样,恰是茂南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四方来客。

值得一提的是,该MV的拍摄地之一——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昔日大炼石油的矿区,广纳八方奋斗者,为“南方油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矿区已蝶变成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该MV中,茂名特色的油城文化元素与现代休闲设施交相辉映,展现了城市发展的时代印记。通过镜头画面,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扑面而来。

   受访者供图童谣搭台文化唱戏

解锁文化传承“年轻化密码”

两首歌曲作为文明实践活动内容,茂南创新文明实践宣讲形式,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传承基地、文艺创作团队等联动,努力构建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的鲜活表达,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活力。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童谣这种贴近孩子、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让茂南文化从‘深巷’走向‘前台’,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家乡情怀的种子。”

“唱着家乡的故事,我觉得特别骄傲,希望更多小朋友能听到我们茂南的声音。”参与《荔枝妹》的一名小演唱者说。

茂南正探索一条传统文化“年轻化”传播的新路径,将地域特色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将传统韵律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将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相结合。千年古荔的芬芳与童声里的“好心”相遇,茂南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今年5月中旬,“湾区有新声”获奖歌手走进禄段古荔园,以金曲点亮荔林,并融入茂南本土特色节目,让更多音乐人进行文化的碰撞,打响茂南文化品牌,赋能“百千万工程”。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吴秋蕙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