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中山举行。现场汇聚了众多海内外客商与创新力量,为中山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活动中,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非夕机器人”)副总裁胡晓平代表企业与中山东区街道签约,宣布非夕机器人华南总部将落户东区街道富集云谷数字产业园,成为当天最引人瞩目的合作项目之一。
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晓平。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非夕机器人深耕通用智能机器人领域近十年。在胡晓平看来,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了覆盖“自适应机器人本体-层级式智能-操作系统生态”的全栈技术体系,构建了一个强大的通用机器人基座平台。“这使我们能用极简的型号,解决各行业复杂任务和多样工艺的自动化痛点。”胡晓平介绍道。目前非夕机器人的产品已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食品医疗等领域的上百种核心工艺环节实现规模化落地,尤其在打磨抛光、插拔装配等传统自动化难题上取得突破。
技术优势的基石是感知与控制能力的跃升。非夕机器人自主研发的末端六维力传感器,通过对力感知原理的重新设计,精度高达0.03牛,逼近人类的敏感度。“但仅精度高还不够,”胡晓平强调,“实时响应能力同样关键。”为此,非夕机器人革新软件框架,将响应频率提升了至少一两个数量级,使机器人能瞬间应对环境突变。
这一技术突破让机器人行为模式发生质变——从过去工业机器人依赖绝对精度“硬执行”,转向融合高精度与智能力控的“柔性适应”。胡晓平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就像插入USB接口,即使初始位置略有偏差,我们的机器人也能通过力感知实时微调,像人手一样‘顺滑’完成,避免硬碰硬导致的设备损伤。”目前,非夕机器人已与特斯拉、英伟达、华为、海尔、海信、理想等头部品牌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此次在中山建设华南总部,标志着其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我们刚完成C轮融资,正是为这一重要布局提供充足动能。”胡晓平透露。
中山何以成为非夕机器人华南总部的理想之选?胡晓平阐释了其多维度的战略考量: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优越区位,为企业高效整合湾区人才、供应链与市场资源提供了天然跳板,奠定了发展的地利基础。在此基础上, 中山雄厚的制造业根基与完善的产业配套,特别是中山市委、市政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坚定决心,与非夕机器人“以技术创新赋能制造业升级”的使命高度契合,为企业提供了精准匹配的产业土壤。尤为可贵的是, 东区街道构建了高效的信息沟通桥梁,使企业能够清晰掌握当地产业生态、精准政策红利及配套细节,极大提升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项目落地的效率,为非夕机器人的战略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非夕机器人的落地绝非简单的空间扩张,而是谋求深度融入。”胡晓平展望道,“未来,我们将依托中山基地,将前沿的自适应机器人技术注入中山乃至整个大湾区的产业升级浪潮,为传统制造赋予智能新动能,最终实现科技企业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共荣。”
随着非夕机器人等一批高端项目签约落地,中山以“工改”腾挪出的产业新空间正加速向创新高地转化。当智能机械臂在中山工厂灵活舞动,这座城市以科技创新重塑制造竞争力的蓝图,已然添上关键一笔。
撰文:伍杰
摄影:卢子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