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总结验收之年,珠海市普法办即日起在“南方+”“珠海司法行政”全媒体平台开设“珠海‘八五’普法新画卷”专题专栏,集中宣传展示各区各单位在“八五”普法期间深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以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工作成效。
从社区到企业,从公园到校园,从田间地头到海岛渔村……一场场名为“检察官在身边”的法治宣传活动深入珠海大街小巷,在家门口听检察官讲法治课,已经成为不少群众的生活日常。
“八五”普法以来,珠海市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立足检察职能,紧扣“八五”普法规划要求,精心打造“检察官在身边”普法品牌,推动法治元素深度融入社会治理末梢。已举办“检察官在身边”系列法治宣传专项活动448场次,覆盖全市24个镇街72社区,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数超32.5万人次。该项目获评2024年广东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优秀普法工作项目,成为珠海法治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聚焦阵地建设
织密基层普法网络
2024年4月市检察院联合市委宣传部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检察官在身边”法治宣传专项活动的通知》,充分整合镇街资源,以遍布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将“检察官在身边”法治宣传活动纵深推进至社区、村居、企业、校园,把普法课堂真正搬到群众“家门口”,让法治的根系深植于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建强专业队伍。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检察业务领域的精兵强将纳入普法队伍,组建由资深检察官、优秀检察官助理为主体的法治宣讲团,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精湛的专业化宣讲力量,为专项普法活动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健全责任网络。建立全市检察机关联动机制,实行驻点包片负责制,精准对接基层普法需求。香洲区检察院依托检察联络站点,同步在普法过程中听取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发现法律监督线索。斗门区检察院创新推行“一村(社区)一检察官”机制,在129个村居设立检察联络员,确保群众法治需求在“网格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效响应。
聚焦需求导向
提供精准普法供给
始终坚持“群众有所需,普法有所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法治需求,量身定制“法治营养套餐”,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显著提升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分众定制课程。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研发“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养成”“抵制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教育”等系列精品课程,已宣讲146场次,覆盖师生超3万人次,为青春保驾护航;聚焦企业关切,开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等专题宣讲32场,引导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以法护“银龄”,揭露“养老诈骗”“保健品陷阱”等常见骗局手法,面向老年人宣讲33场次,着力守护好“养老钱袋子”;关注妇女合法权益保护,推出“反家暴维权”“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等普法维权微课堂,并联合市妇联等单位开展专题普法,将法治宣讲融入亲子健步行等活动。
创新供给模式。推行“按需点单、精心备菜、精准派单”模式,在认真研发普适类普法课程供镇街选择的同时,“点对点”选派专业对口的普法讲师提供专属定制化课堂。金湾区检察院创新推出“法治剧本杀”,让青少年在角色扮演的模拟情境中理解法律边界,提升法治素养。斗门区检察院结合辖区方言特点,以乡音传法理,通过“普通话+方言”双语宣讲,用最亲切的语言提升群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检察院以普法促融合,常态化面向在合作区实习的澳门大学生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增进他们对内地法治环境和检察工作的了解和认同。
聚焦路径创新
拓展多维宣传矩阵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请进来+走出去”并行的立体化普法路径,努力提升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感染力。
夯实线下基础。依托珠海市检察机关青少年法治宣传基地、金湾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两大平台,积极邀请社会各界代表、青少年学生参与检察开放日、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场景记忆。结合重要节日节点,以平均每月每个镇街一场的频率,常态化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畅通检察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做强线上传播。整合全市检察机关资源,共建共享普法资料库,打造普法“云课堂”。围绕民生热点,精选“点单量”高的课程制作系列普法微课程,促进优质内容二次传播。深度拓展媒体合作矩阵,与珠海电台合作开设“检察官在身边”普法专栏,已围绕社会热点以访谈、直播连线等形式制作播出7期专题节目,策划推出系列普法微信推文、短视频17个。运用微电影、动漫、H5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创作推出一批如“珠检说法”系列的高质量新媒体普法产品。其中,微电影《觅林深处》在法治中国“三微”展播活动中获评“精品微电影”;微电影《曙光》获评全国优秀检察网络作品;原创微动漫《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获评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大赛三等奖;5个作品荣登全省检察机关“双十佳”新媒体作品榜单。
聚焦履职融合
提升源头治理效能
检察办案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普法课堂。坚持将“检察官在身边”法治宣传活动与检察履职深度融合,将司法办案过程转化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开展公开听证、不起诉公开宣告、观摩庭审等场景,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社区居民、行业代表等旁听,深入剖析案件中的“法理情”,“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市检察院紧盯常见多发案件,开展“检察+社区+学校”“听证+宣讲”普法,在举行“三次通关”型走私案件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时邀请社区居民、在校大学生等参加听证和法治宣讲会,坚持惩治与预防相结合,增强群众反走私意识。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检察院组织辖区建筑从业人员走进法院旁听一起重大责任事故案庭审,推动安全生产理念入脑入心。香洲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将不起诉公开宣告“搬”进社区,联合社区共商矛盾纠纷化解良策,实现化解矛盾与普法教育双效能。
下一步,珠海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化检察履职、提升普法宣传质效,以“在身边”的守护,让法律从纸面走进群众心间,推动法治宣传更深层次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为珠海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南方+记者 冉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