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当前,饶平县正全力以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攻坚突破,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以实绩实效交上“三年初见成效”合格答卷。南方+饶平频道开设“‘三年初见成效’·看饶平”栏目,展现该县奋力建设“县域强、产业兴、城乡美、动能足、人气旺”现代化新饶平的新成果、新气象。本期开启“改革创新篇”,关注饶平公共服务功能集成模式,敬请留意。
开放式、一站式,是饶平县柘林镇柘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关键词。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场所,村民可以集中享受到“食、养、娱、学”的全龄友好型服务。这一集公共服务功能于一站的改革探索,不仅打通了“形”的围墙,也打通了“心”的围墙,有效破解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单一、使用率低、人气不足等难题。
柘北村阅览室。黄品 摄
柘北村的试点实践,反映的正是饶平县在公共服务功能集中模式上的探索——通过功能叠加、空间整合、综合设置等方式,深度融入“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以此“改”出未来乡村发展新活力。
“5分钟生活圈”全龄友好
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党员群众的窗口阵地。2024年以来,饶平县共统筹经费超2700万元,拆除重建或者异地重建10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45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外立面及内部功能区。
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其落脚点正在惠民利民。因此,饶平县围绕党群服务中心“机关化”“行政化”“办公化”等问题,以柘林镇柘北村等为试点,开展“三去一改”行动——通过“拆墙连心”行动拆除围墙,打造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架起干群“连心桥”。同时,利用腾出的空间,致力打造乡村“5分钟生活圈”。
如何打造?饶平县按照“党建引领+文化彰显”“普惠共享+全龄友好”等改造思路,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展厅、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长者饭堂、托儿所等服务功能,探索公共服务功能集中、满足全龄村民需求的未来乡村发展模式。
汫洲镇下园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前)。
汫洲镇下园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后)。
目前,全县已建成柘林镇柘北村、汫洲镇下园村等2个村级公共服务综合体。今年内,还将完成钱东镇镇级公共服务集聚区、东山镇政府和钱东镇大陇社区7个以上“食养娱学”一站式服务圈(综合体)的打造。
活用资源增加集体收入
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有空间资源,还有屋顶资源。瞄准“光伏+建筑”领域,饶平县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屋顶等闲置场所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采取“村内自用+并网销售”模式,在全面满足村级组织日常用电需求的同时,将多余电量并入国家电力系统进行销售,增加村集体经济“阳光”收入。
柘林镇柘北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前)。
柘林镇柘北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后)。
柘北村党群服务中心阵地500平方米屋顶资源,便是这样统筹活用起来的。目前,柘北村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已投产。该项目使用收益20年,发电量预计每年12万度,可为柘北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7万多元。该村还把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空地充分利用起来种植果树,在提升绿化水平的同时,增加农特产收入。
“积分制”撬动“乡村治”
在柘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党群共建积分超市”,一排排货架整齐排列。货架上,洗洁精、衣架、洗脸盆、毛巾、洗衣粉等日用品以及文具、体育器材等物品琳琅满目。
“这些商品都标注着相应的分值,村民可以参与乡村治理,获取并累积积分后,兑换自己所需物品。”党建积分超市工作人员陈泽芳介绍,“党群共建积分超市”共有9项长期积分任务,包括森林防火、绿植养护、“门前三包”、文艺活动等内容。开设以来,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以往“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局面悄然改变,村容村貌也越来越美了。
正如陈泽芳所说,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饶平县正不断完善乡村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打造的“党建共建积分超市”就是其中一个载体。通过明确“积分管理细则”“积分兑换流程”等内容,设置“积分兑换货柜”,配置粮油米面、洗衣液等群众所需的商品种类,该县切实将“积分制”转化成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真正需要的商品,以“需求导向”“实体化积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2024年以来,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近3万人次。
柘北村长者食堂。黄品 摄
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饶平县还创新推出“巷长制”,选拔乡亲能人、退休干部等担任巷长,加强对巷道内住户环境整治方面的监督,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党组织主导下的“厝边头尾”茶寮谈心室、“胶己人”矛盾调解室等调解平台,则汇集并吸纳贤达、宗族亲老、退伍军人以及平安志愿者等人员,成为乡村里的“和事佬”、村民间的“润滑剂”。此外,饶平县还打造“汫洲镇基层综合管理大队”“黄冈镇老年体育协会”“联饶镇下饶村银发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基层治理群防群治队伍,切实提升基层治理工作实效。
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饶宣 林志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