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三河镇:下足“绣花功夫”,建设美丽圩镇

南方+

美丽圩镇,颜值担当。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也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直观体现。大埔县三河镇自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后,围绕“七个一”重点工程,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打造美丽圩镇。

驶出梅龙高速大埔收费口,一股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随即而来,以三河坝战役为背景的会商、指挥、作战等场景雕塑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圩镇美丽入口通道。

“颜值”提升带动“气质”跃升。在打造“美丽圩镇”的过程中,三河镇重点突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将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入圩镇建设的全过程。在美丽示范主街、社区街道,400余栋融合了客家建筑特点和红色文化元素的房屋风貌整齐划一,让圩镇面貌焕然一新。

圩镇客厅作为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三河镇依托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游客服务中心,打造起集聚景点VR展示、图文展陈、特产介绍、文化书屋吧等功能的圩镇客厅,让每年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120多万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三河风土民情和人文特色。

走进圩镇中心,汀江、梅江和梅潭河汇集成韩江,顺着韩江源是1.2公里的美丽河道,两岸绿树成荫,漫步于汇城河堤,母亲雕像、亲水平台、明清古建筑、明代城墙尽收眼底,分布于圩镇各处的文体活动广场、小公园和球场更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休憩娱乐场所。

另一边,农贸市场经过升级改造,摊位规划整齐,环境干净整洁;新开办的综合商超,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为居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

以绿为美是三河镇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法宝。该镇聚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外出乡贤、企业参与到镇村绿化建设。2024年以来,共筹集捐款约120多万元,种植乔木2.5万多株,形成人大代表林、青年林等主题林13个、口袋公园6个、乡村绿化示范带(点)6个和“美丽庭院”42个。

巢美凤自来。“百千万工程”改善乡村的“面子”,更改变乡村的“里子”,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明代古城墙、中山纪念堂、韩江源等为主的文旅产业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已超过120万/人次,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更是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赢得了许多企业的青睐,圩镇和农村竞相发展。在城镇,博睿能磷酸铁锂储能、嘉远新材料、景郎新能源等一批“打粮食”项目接连落户三河镇,以大埔电厂、博富能、蔚鸿信、五虎山制药等“四上”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乡村,五丰村、旧寨村灵芝种植和加工基地,汇城村松茸菇采摘园、梓里村千亩农光互补等农村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注入磅礴动力,为村民创造了60多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并带动了村级经济增收30多万元。

文字 南方+记者 陈泽铭

图片 南方+记者 杨斐君

通讯员 罗泳彬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