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强化中长期汽车消费政策引导丨南方产业观

南方产业观察
+订阅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汽车消费逐步回暖,3—5月汽车零售额持续正增长。5月汽车消费额4010亿元、同比增长1%;1—5月份,汽车消费额18847亿元,同比零增长。

销量数据也有所印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成为激活国内消费市场的关键力量。

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红利的有效刺激。今年以来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让汽车消费市场焕发新活力,以旧换新补贴也与购车消费升级的趋势吻合。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已达到412万份。

需要注意的是,补贴刺激需求的效果直接,同时也会透支未来的需求。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约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低于过去10年平均6%的增速;其中国内销量2557.7万辆,同比增长仅1.6%。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所说,当前汽车产品作为实物性消费,已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增长空间有限。

伴随着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甚至激进,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终端价格下调越来越常态化——降价优惠叠加政府补贴,集中释放消费力的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带来一定程度影响。随着政策红利的边际效应递减,后续汽车消费仍将面临一定压力,政策更需要考虑如何平滑退出,让市场逐渐回归自身平衡的良性发展周期。

明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从全额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并延续到2027年。除了有序退坡,维护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汽车消费有产品转向“产品+服务”的现阶段,更应注重强化中长期汽车消费政策引导。

对于“港人北上”和汽车下乡等消费新趋势,围绕新场景新业态,可以组织多元化的促消费模式,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加强基础建设,补齐补能网络、智能生态等短板,促进产业和市场双赢。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的通知》,推动汽车下乡有序落地,还特别指出要“稳妥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扩大新能源二手车交易”。

拱千舒  摄

在车辆使用和持有环节进行优化,如丰富金融服务、激发后市场的消费活力,也有利于进一步促成汽车消费的完整链条,盘活存量汽车资产,创造增量服务需求。对于后市场的庞大消费生态,政策层面需要进一步打通堵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指出,首先应该政策支持和完善监管,其次增强跨界合作,推动汽车与旅游、文体跨界融合。

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质”“新型”消费,在汽车领域正释放潜力,例如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消费场景的再次拓展。因此更应该鼓励引导主机厂和相关产业链强化新技术的研发,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以供给侧创新推动需求端。

南方+记者 魏泓泉 拱千舒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