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当绥江怀集站水位突破55.22米,超百年一遇的洪峰席卷怀集时,正在广州参展的鹏洋应急抢险救援队接到调令后,以党员和退伍军人为核心的60人精锐队伍2小时内完成集结,星夜驰援灾区,成为首批抵达的社会救援力量。这支延续军人作风的队伍,在5天连续救援中累计协助转移受困群众150人,完成地下车库及城区低洼地带排涝30万立方米,相当于120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用行动筑起“红色救援防线”。
在绥江洪峰现场,5名党员骨干组成的先锋小组驾驶橡皮艇挺进齐腰深的积水区,在无灯光、无信号的复杂环境中穿梭救援。“党员突击队跟我上!”的呐喊声穿透雨幕,队员们凭借丰富经验和无畏勇气,挨家挨户搜寻受困群众。
在怀集城市广场排涝作业中,面对地下两层车库的复杂地形,救援队创新采用“抽清结合”模式:多功能排涝车水泵深入负二层积水区,同时用泵管将抽出的清水反向冲洗负一层地面,原本分步进行的排水与清淤工序实现同步作业,50小时即完成任务,较传统方式提前24小时恢复车库使用。“把便民之心装进排水管。”鹏洋应急抢险救援队队长熊曜民的话语道出救援的温度。
此次救援中,鹏洋应急投入全时通智能排涝机器人、东风猛士指挥车、海世达水陆两栖车等专业装备,构建“空地一体”救援网络。与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机动队伍联合行动时,水陆两栖车深入灾区转移群众的场景,印证了“消企亲如一家”的协作精神。洪水退去后,队员们又自发加入清淤队伍,用高压水枪冲洗街道淤泥,“汛情不退,我们不撤”的承诺在泥泞中践行。
作为“广东省应急救援先进集体”,鹏洋应急以“响应最快、装备最优、经验最丰富”的专业素养,在洪灾中展现社会救援力量的担当。从紧急驰援到协同攻坚,这支党员先锋队用血肉之躯构筑的“红色堤坝”,既守护了怀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诠释了“应急救灾、服务社会”的使命内涵。
撰文:唐锦洪 刘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