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览+教育实践!花都新华街携手广州大学共推岭南建筑文化传承

南方+

6月23日,为加强岭南传统建筑工艺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由广州花都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和广州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年走进岭南传统建筑工艺与文化传承保护科普教育模型展”在广州民俗博物馆盛大开幕。活动汇聚政府、高校、行业协会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探讨岭南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路径。

开幕式于当天上午10时正式开始,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开俊,新华街党工委副书记彭聪,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原副会长朱秋利等嘉宾出席并致辞。广州大学、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代表,以及花都区相关部门负责人、41个村(社区)文化宣传工作者,广州大学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朱秋利在致辞中强调,岭南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工艺与文化的科学保护需多方协作。彭聪表示,此次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打开了了解岭南历史、感受人文新华的文化窗口,是新华街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实践,未来将深化与高校合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吴开俊指出,高校应发挥科研与教育优势,为传统建筑工艺的活态传承提供智力支持,并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开幕式上,领导嘉宾为参与模型制作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表扬其在岭南建筑技艺研究与创新中的贡献。随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并共同参观展览,共同见证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的交融共生。展览通过精细的建筑模型、图文展板及多媒体互动,生动呈现岭南传统民居、祠堂、园林等建筑的营造技艺与文化内涵。

当天下午,广州大学师生还前往三华小学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实践课程激发青少年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推动科普教育下沉基层,助力岭南建筑之光薪火相传。

本次活动将持续免费开放一周,通过“科普展览+教育实践”的模式,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岭南建筑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既为公众搭建起“识传统技艺、悟工匠精神”的桥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走进社区与校园。

新华街“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联合高校资源,挖掘岭南文化内涵,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高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

南方+记者 周甫琦

通讯员 刘妍 袁诗婷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