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患癌母亲的麻醉药贩毒,最高法:麻醉药品滥用也是毒

国是瞭望
+订阅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3日)发布10件人民法院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在案例七中,人民法院对于冯某先后多次利用母亲患病开出的麻醉药品,向多名吸贩毒人员贩卖的行为认定为“情节严重”,依法对其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四个月。最高法指出,有医疗用途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是“药”也是“毒”,对于闲置药品不要随意处置,要选择合法合规途径处理。

基本案情显示,被告人冯某的母亲因患有癌症能够通过医疗途径在医院开出硫酸吗啡缓释片。冯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产生利用母亲开出的硫酸吗啡缓释片向外贩卖之念。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冯某先后十次以每片30元至60元不等的价格,向吸毒人员张某等3人及贩毒人员徐某文贩卖硫酸吗啡缓释片共计58片,获利1825元。2023年3月17日,公安机关将冯某抓获,并从其家中查获27盒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片),从中检出吗啡成分。

法院认为,被告人冯某明知硫酸吗啡缓释片是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仍向吸毒人员和贩毒人员贩卖,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冯某多次向多人贩卖毒品,情节严重。据此,依法对被告人冯某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最高法认为,本案是一起患者亲属为牟取非法利益,而非法出售从医院购买的麻醉药品的典型案例。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惩治涉药物滥用毒品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用药的立场。吗啡是我国实行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在医疗活动中可以用于缓解疼痛,但长期使用极易成瘾并产生心理和生理依赖,一旦流入非法市场,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最高法还同时发布了关于“聪明药”“上头电子烟”等新型毒品的典型案例,以案促教,揭开新型毒品伪装。告诫青少年“上头电子烟”是毒不是烟、麻醉药品滥用也是毒、“聪明药”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切莫以身试毒。

人民法院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1.温某鸿贩卖、运输毒品案——暴力抗拒缉毒抓捕,且系累犯,依法从重处罚

2.陈某颖贩卖、运输毒品案——指使未成年人贩运毒品,依法从重处罚

3.苏某和贩卖毒品案——医务人员非法出售大量麻精药品牟利,依法从严惩处

4.苗某坡贩卖毒品案——非法向未成年人出售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依法从重处罚

5.刘某明等贩卖、运输毒品、容留他人吸毒案——纠集未成年人贩卖依托咪酯并容留未成年人吸食,依法从严惩处

6.崔某走私毒品案——非法从境外购买“聪明药”,依法予以惩处

7.冯某贩卖毒品案——将病患亲属开出的麻醉药品贩卖牟利,依法予以惩处

8.马某宇贩卖毒品、强制猥亵案——从医院骗购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用于非法贩卖,并利用精神药品猥亵他人,依法予以惩处

9.戎某虎贩卖毒品案——被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利用特殊身体状况继续实施毒品犯罪,依法收监执行

10.秦某等走私、贩卖毒品案——利用虚拟币从境外邮购新型毒品用于贩卖牟利,依法予以惩处

南方+记者 吴彬彬

编辑 张鹏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