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龙舟水和台风“蝴蝶”影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遭遇强降雨出现灾情。面对来势迅猛的洪水与险情,在党委、政府提前部署和引导下,该镇群众自发开展自救互救,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家园的“铜墙铁壁”,为防汛救灾赢得宝贵先机与关键转机。
汛情导致G234国道省洞段多处塌方,大量泥土裹挟着折断的树木横亘路面,一些车辆被困在前后塌方中间。家住国道沿线的村民韦先艺看到此情此景,迅速从家中搬出电锯,穿上雨衣,戴上安全帽,直奔塌方现场。
轰鸣的电锯声划破雨幕,韦先艺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将倒伏在路上的树干逐一切割分解。潮湿的木材异常沉重,飞溅的木屑混着雨水打在脸上生疼,但他顾不上擦拭,紧盯手中的电锯,一寸寸推进。周边村民在他示范下纷纷加入到清理队伍。经过村民齐心协力,G234国道省洞段多处塌方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实现单向通行。
韦先艺(右一)拿着电锯在锯断倒塌树木。小三江镇供图
在鹿鸣村,同样因连续强降雨导致多处道路被泥石流冲垮,大量泥沙、石块堆积,群众出行受阻。鹿鸣村的村民吴开敬抄起自家铁铲,顶着暴雨冲向塌方现场,一铲又一铲,奋力将堆积的泥土铲到路边,在他不懈努力下,原本堵塞的道路一点点恢复畅通。
吴开敬挥铲清理塌方泥土。小三江镇供图
从电锯的轰鸣到铁铲的挥动,从韦先艺到吴开敬,小三江镇众多平凡群众在防汛救灾中挺身而出。他们没有专业装备,却以最朴实的工具扛起责任。他们的行动不仅是个人力量的彰显,更激发了小三江镇人民共克时艰的决心,成为防汛救灾中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梁美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