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南海区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三大文化品牌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推进会,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精神,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确保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推进会宣读了2024年度全区“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名单,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百千万工程”工作。围绕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会议解读了深化三大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方案,南海将充分发挥大地艺术节、“南海龙超”、“墟游记”三大文化品牌的文化凝聚力、产业带动力和社会影响力,为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南海致力把“南海龙超”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体育品牌。廖明璨摄
敢为善成只争朝夕,冲刺“三年初见成效”
当天的会议总结了南海落实“百千万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两年多以来,南海坚持“头号力度”、拿出“头号势头”,推动“百千万工程”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明显进展。
会议对2024年度南海区“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名单进行了宣读,并部署下一阶段“百千万工程”工作。
接下来,南海将以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为主阵地,协同推进全区“三年初见成效”重点任务,以敢为善成、只争朝夕的干劲,全力打造人才近悦远来、人城双向奔赴的城乡融合发展南海样本。南海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抓好规划设计,提升城乡美学价值。南海将重点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各镇街精品线路等区域的规划设计工作。加快乡村实用性规划编制,科学布局“三生空间”,结合7个新型城乡社区试点建设,提升乡村整体风貌。严格审核太平墟、南海丝厂等重点项目设计,确保建筑美学与区域特色融合。
抓实重点任务,提升区镇村发展能级。在产业方面,南海将壮大电力设备智造千亿级集群和17个百亿级制造业集群,推动“4+3”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并培育文旅消费新动能,力争今年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增长10%以上。在镇村发展方面,南海将新增培育30个典型村,支持桂城街道冲刺千亿镇街目标,推动亿元村增至58个。在城乡建设方面,重点打造桂城公园城市滨河环线、九江环西江产城人文活力线等多条精品路线。
抓好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打造集中展示窗口。南海将重点推进先行区水上游线建设,攻坚听音湖—平沙岛、听音湖—有为水道等沿线片区建设。同时,融合大地艺术节等文化品牌强化赋能。目前145个重点项目中已有94个动工,确保11月底前形成连片示范带。
抓好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南海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新型城乡社区建设试点,落实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投融资领域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效能,优化国资国企管理;民生领域将通过集团化方式提升教育、医疗品质。
抓好多元参与,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共建共享。通过“名企百园”等模式引导企业参与,联动社会组织推出惠民项目。教育局将整合院校资源开展结对帮扶,形成共建合力。
让“南海龙超”成为有国际影响力文化体育品牌
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接下来南海还将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
推进会还对深化三大文化品牌建设系列工作方案进行了解读,并部署了下一阶段三大文化品牌赋能“百千万工程”工作。
“南海龙超”是南海打造的三大文化品牌之一。作为根植于南海本土深厚龙舟文化传统的品牌IP,“南海龙超”是全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体育盛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去年,以叠滘龙船漂移为代表的“龙超”活动,吸引了全网36亿流量,今年全网流量更是近70亿。
推动“南海龙超”品牌升级,《佛山市南海区创新打造“南海龙超”品牌工作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四个一”目标:打造一个全国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文化体育品牌,构建一个涵盖赛事运营、文创开发、文旅服务的百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非遗传承新生力量,形成一套乡村振兴示范的南海模式。
为此,南海将重点构建“1+3+N”龙超发展体系,包括1个龙超IP,龙舟、醒狮、舞龙三大载体,N个延伸业态。
通过实施“南海龙超”品牌整合升级,“南海龙超”将打造“一核心两翼六支点”的品牌体系,推动叠滘龙船漂移提质升级、做强九江冠军联赛、培育创新赛事生态体系等内容。延伸产业生态链条,打造“一镇一主题”龙超文旅带、拓展全域龙舟美食版图、培育“龙舟人家”共享农宿。推动乡村振兴赋能,推动村居提质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南海龙超”频道、提升“第二现场”观赛体验。
在具体工作中,南海将持续打响“南海龙超”品牌。办好品牌赛事,加快国际龙舟运动中心建设,10月前建成龙舟公园首期,办好全运会龙舟赛事、“南海龙超”冠军赛总决赛等大型赛事。全域开展龙舟主题活动,深化“跟着龙舟游南海”文旅促消费活动,加快盐步老龙1432、棉二水塔街、龙船里创意园等项目建设,鼓励培育“龙舟人家”共享农宿,将龙舟赛事与美食、购物、民俗表演等相结合,促进文化共享、全民同乐。创新品牌宣传。打造“南海龙超”全媒体频道,联动电影《雄狮少年》《龙舟少年》IP,开发系列主题文旅产品,拓宽品牌传播渠道。
把人文艺术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核心动力
除了“南海龙超”,南海还将深化塑造大地艺术节文化品牌,到2030年,将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打造成国际知名在地艺术IP、全国人文艺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标杆、全国文化旅游新地标。
在具体实践中,南海将加快推进实施第三届大地艺术节,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工作机制,明确节点,动态跟进。谋划艺术集聚区,做好点位选择、风貌管控、作品内容策划,重点打造环西樵山—听音湖片区、平沙岛—太平墟片区、烟南—璜矶片区及仙岗古村片区等艺术集聚区,盘活南海丝厂等载体,形成更具规模和吸引力的艺术展区。做好世界级生态水脉建设,打造3条总长约50公里的水上乡村示范带,以水上游线串联“环两江碧道十二景”。加快桑园围博物馆建设,完善丹灶银河、西樵陈仲海水闸等“水上游线”关键节点建设。
而对于“墟游记”文化品牌的打造,南海提出未来五年,将以“墟游记”模式完成5个以上重点场域的旧改工作,“墟游记”品牌活动覆盖20个旧改项目。到2030年,将“墟游记”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乡创品牌,成为激活城乡资源活力、重塑城乡面貌的乡创典范。
接下来,南海将拓展“墟游记”覆盖版图,做好罗行艺术墟的常态化长效化运营,加速小塘国际艺术墟建设,各镇街立足自身资源,打造九江万寿街、桂城叠滘墟、平洲大墟、盐步直街、西樵民乐墟、狮山十里官窑等差异化、特色化的墟市。系统梳理符合“旧场域改造+常态化互动”标准的人文艺术活动,将千灯湖青年戏剧节等优质活动纳入“墟游记”品牌系列。
“我们要坚持把人文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核心动力、持久动力,通过人文的力量激活资源禀赋、塑造特色品牌、凝聚人心力量。”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三大文化品牌全部来源于基层,希望各镇街、村居进一步提升机遇意识,主动参与到三大文化品牌的推广和实践中来,更好承接三大品牌活动的价值转化效应。
撰文:孙景锋 熊程 陈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