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上皮癌发病上升,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警惕无痛性血尿

南方+

尿路上皮癌作为一种隐匿性强但危害严重的泌尿系统肿瘤,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6月16日是泌尿健康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覃涛呼吁,尿路上皮癌发病隐匿,公众需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尿路上皮癌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膀胱癌和上尿路肿瘤(如肾盂癌、输尿管癌)。在全球范围内,尿路上皮癌位列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这一疾病往往因症状隐匿,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NCC)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膀胱癌发病率为9.3/10万人,死亡率为4.1/10万人。

网络资料

网络资料

覃涛指出,尿路上皮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暴露、生活习惯等。其中,遗传因素不可忽视,部分患者因基因变异而增加患病风险。此外,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油漆、燃料、塑料、纺织品、橡胶等)的职业暴露,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尿路上皮癌的重要诱因。

“尿路上皮癌的症状多样,但最为常见的是无痛性肉眼血尿。这种血尿可能间歇性出现,容易被患者忽视。除了血尿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覃涛提醒说。

在治疗方面,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和分型来制定。对于早期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等微创手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肌层浸润性或晚期尿路上皮癌,则需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为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例如,Nectin-4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维恩妥尤单抗联合PD-1单抗的治疗方案,在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优异的疗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尿路上皮癌的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度较低,导致许多患者在早期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另一方面,尿路上皮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给预防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提高公众对尿路上皮癌的认知度,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是防治这一疾病的关键。

覃涛呼吁,公众尤其是高危人群关注泌尿系统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一旦出现血尿、腰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和吸烟等不良行为,也是预防尿路上皮癌的重要措施。

南方+记者 严慧芳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