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携手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园艺专业委员会、湛江市关工委、雷州市科协等单位,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足迹遍及湛江市第五小学、雷州市东里中学、东海岛觉民小学等 6 所学校,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场充满温度的科学精神盛宴。
活动中,宣讲者以生动的叙事方式,将科研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那些扎根田间的坚守、突破技术壁垒的执着、攻克科学难题的智慧,化作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互动实验、科研成果展示等实践环节,孩子们更得以近距离触摸科学脉搏,在心中播下科技报国的种子,让抽象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可感知的成长动力。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糖料)湛江综合试验站站长、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苏俊波,以甘蔗研究领域两位科学家陈如凯、卢文祥的科研故事为切入点,向同学们生动诠释了“创新、坚韧”的科学家精神内核 —— 两代科研工作者扎根田间,用数十年心血攻克甘蔗种源技术难题,如同为产业装上“中国芯。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武丽琼以中国热科院橡胶发展初期的突围历程为脉络,深情讲述了科学家黄宗道的生平故事。她通过这些故事,向孩子们传递了一种伟大的科学家精神。这种精神将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着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英敏作了题为《基因耕耘的报国之路》的科学家精神宣讲。她以湛江籍首位院士辛世文的传奇人生和卓越研究成果为脉络,从农业科学家的使命担当切入,讲述辛世文院士从湛江走向世界的科学征程。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柯智则通过展板讲解的形式,讲述三代育种人接力攻克橡胶种植难题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在场学生。
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不能止步于讲台宣讲,更需要通过具象化的实践让其落地生根。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以多元形式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生活,让科学的种子在实践中萌芽生长。
在校园种植实践现场,苏俊波站长化身技术导师,现场示范黄皮嫁接技术,针对植物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具体问题 “对症开方”,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实用技术。副研究员武丽琼结合前期开展的校园植物普查成果,以生动的故事讲述本土植物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她带领孩子们为校园树木定制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感的专属铭牌,标注植物学名、生长习性及养护要点,让这些朝夕相伴的“绿色朋友”从此拥有了“身份档案”。助理研究员柯智则将实验室搬进课堂,手把手指导学生使用专业试剂检测大豆转基因情况。
这些充满仪式感的生态实践,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植物的认知,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守护自然的责任感。
撰文:姚瑶 通讯员 陈英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