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夜里挺身抢救!“好人精神”在中山黄圃人民医院传扬接力

南方+

6月13日晚8时许,台风“蝴蝶”过后,暴雨初歇的中山观栏观昌路上,夜色沉沉。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卢淑芬刚下班。她驾车返回小榄家中,路遇惊心一幕:刺眼的车灯照向昏暗的路面。一刹那,前方两人在过马路时被小车撞倒,痛苦地倒在湿漉漉的路面上,动弹不得。

阵阵呻吟声穿透雨后的寂静。作为医生,一份刻入骨髓的职业本能,促使卢淑芬立即下车,争分夺秒地抢救。没有丝毫犹豫,卢淑芬冲上前去,喊道:“我是医生,让我来!”

卢淑芬(左一)正评估伤者伤情,右一为伤者家属(图片为路人所拍)。

“当时什么都没想,救人就是本能反应!”

蹲在路边,卢淑芬一边表明身份,一边迅速俯身查看伤情。凭借专业判断,她快速评估:“伤者意识清醒,暂无生命危险,但她们的情况明显不同。一位伤者伤势相对较轻,虽疼痛难忍,但还能勉强坐起。另一名伤者的伤情较重,倒卧在地。”

卢淑芬一眼发现其右手和右脚呈现异常的反向错位。“这是骨折严重变形的迹象。”卢淑芬立刻有了判断,叮嘱伤者的同伴“她伤得不轻,千万别随意移动,等专业人员来处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想到雨后湿冷的地面和潜在的车流风险,卢淑芬快速轻声协助伤者同伴,将患者挪移至相对安全的路边隔离带附近休息,并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伤者与车流之间。随后立即拨打120,清晰准确地报告了事故地点、伤者人数和初步判断的伤情。

与此同时, 她蹲在伤员身边,不断轻声安慰:“别怕,救护车马上就到,没事的,我是医生,我会陪着你们。” 她不断安抚闻讯赶来的家属情绪,直至救护车飞驰而至。

作为医护人员,卢淑芬清晰、快速地向救护车人员交代了伤者情况,并协助急救人员将两名伤者妥善送上救护车,卢淑芬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卢淑芬(右一)暖心安抚陪伴伤者。

卢淑芬(右一)暖心安抚陪伴伤者。

从停车施救到目送救护车离开,卢淑芬在紧张而有序的行动中守护了近一个小时。雨水和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她心中只有伤者的安危:“当时什么都没想,救人就是本能反应。” 目前,两名伤者已送医接受进一步治疗。

这一刻,救死扶伤的精神在传承

卢淑芬的挺身而出,绝非偶然。她的身影,让人不由得想起黄圃人民医院另一位“广东好人”——朱晓明曾在危急时刻见义勇为挽救生命的感人事迹。

作为黄圃人民医院的护士,朱晓明多次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仅2024年就有4次见义勇为行为。2024年2月13日傍晚,她在武汉高铁站候车期间听到广播寻医,她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参与救助一名高热惊厥的儿童,直到孩子体温逐渐降低,脱离危险。2024年4月,她在广州南站候车期间听到广播寻医,拎着行李奔跑10个站台救助一名16岁癫痫发作女孩。2024年9月,她开车途经中山市蝴蝶桥附近偶遇一起车祸事故,她迅速下车救助一名车祸外伤的男性患者。2024年11月,在返乡探亲的飞机上,脚伤未愈的她再次伸出援手,用中医穴位按摩帮助一名60岁女性旅客脱离危险,事后山东航空给她寄来表扬信。

“在黄圃人民医院,‘救死扶伤’不是口号,而是深深融入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血脉的担当。当他人遭遇危难,挺身而出已成为全院医务工作者无需言说的默契。”黄圃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份刻入骨髓的本能,是医院持续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融入日常工作,持续深化医德医风建设的结果。从大力开展面向全院职工的急救技能培训,到不断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再到党员先锋岗的率先垂范,这家医院在用实际行动,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场暴雨中的紧急援手,是卢淑芬展现个人职业素养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多年来精神传承与文化浸润的结果。

卢淑芬(左一)正在为患者做牙周病治疗。

卢淑芬(左一)正在为患者做牙周病治疗。

“无论院内院外,无论风雨晦明,当生命召唤,他们随时准备化身守护生命的光亮——因为这不仅关乎职责,更源于对生命最深沉的敬畏。”黄圃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 陈果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王浩宇 钟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