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共中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全市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暨社区运营培训,各镇街相关部门负责人、社区“两委”干部、试点小区党组织书记等齐聚市委党校,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以及社区治理升级等议题展开研讨。火炬开发区博凯社区、东区街道远洋社区、南朗街道海湾社区及小榄镇慈善会代表现场分享创新实践经验,为破解住宅小区治理难题与社区资源盘活提供“中山方案”。
培训现场。
日前,中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社会治理升级改革等4个升级改革方案,其中,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发布会上表示,在社会治理升级改革方面,今年将重点推动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和社区运营试点工作。这场培训既是对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发布社会治理升级改革方案的迅速响应,更是将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强大效能的具体实践。
打通“最后一米”:30个小区试点激活治理末梢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而住宅小区正是这“最后一米”。当前,中山的1600余个住宅小区仅有物业管理的1263个小区居住人口就超250万,占常住人口半数以上,然而,小区治理仍面临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偏低、业委会监管难、物业服务投诉多、居民参与不足等痛点。
破题之策始于强化党建引领。“人民群众在哪里,民生需求在哪里,党组织就要覆盖到哪里。推进党建引领活力小区建设,目的是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破解治理难题,把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不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在培训中提到,要把小区作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主阵地、主场景、主战场。
据悉,接下来,中山市将重点推动30个住宅小区试点开展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区分新建小区、商住小区、老旧小区等不同场景,制定针对性工作举措,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探路“自我造血”:23个社区创新运营模式盘活闲置资源
社区经费依赖财政输血,公共服务设施却大量闲置——这一矛盾成为中山290个城乡社区体现出来的具体困境。据统计,中山平均每个社区年运作经费超200万元,大社区甚至超500万元,但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浪费。在此情况下,整合盘活资产资源,拓展资源渠道,实现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与助增社区资金资源同步成为了社区运营的迫切需求。
为此,今年以来省委社会工作部在全省开展党建引领社区运营试点工作。记者从培训班上获悉,目前,全省首批确定了56个社区作为省级社区运营试点单位,中山市确定了23个村(社区)作为市级社区运营试点单位。
中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各试点社区将按照省市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公益为价值取向,以市场化经营为手段,通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社区慈善事业、社区“合伙人”等举措,盘活社区资产资源,丰富社区服务、促进居民就业、发展社区经济、繁荣社区文化。
“不能简单复制省级模式,要立足本地特色创新。”他提到,各试点需精准对接居民养老、托育、就业等需求清单,通过“五社联动”整合社工、志愿者等力量,探索“空间换服务”“跨社区运营”等新路径,真正变“被动输血”为“自我造血”。同时,围绕中山市“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结合实际把社区运营改革工作融合到重点、典型村(社区)培育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运营模式。
采写:南方+记者 林雨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