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我怀上二胎了,又来请您手术了。”近日,35岁的吴女士再次走进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李丽琴的诊室,言语中充满信任。
这份信任,源于李丽琴团队曾用精湛医术助她战胜“宫颈机能不全”,圆了母亲梦。如今怀上二胎,她第一时间前来求助。
坎坷求子遇新题
吴女士的求子之路充满坎坷——2017年孕23周因胎儿心脏问题引产,2020年孕21周又因“宫颈机能不全”导致无痛性流产。这两次经历成为她生命中难以承受之痛。
2022年,第三次怀孕的她慕名来到医院,见到李丽琴。
那时,李丽琴针对宫颈机能不全的问题,成功为她实施了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术后她顺利妊娠到足月,最终因“胎儿宫内窘迫”拆除环扎带后转剖宫产,成功生育健康女婴。
今年,怀上二胎的吴女士孕9周即来就诊,却面临新挑战:因上次剖宫产,宫颈被高位牵拉至阴道穹隆,无法再次经阴道环扎,流产风险极高。
“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是唯一可行方案,但孕期手术风险巨大。孕期子宫增大、血管怒张、操作空间受限,使该手术成为最高难度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此前韶关市尚无成功先例。”李丽琴评估后指出。
面对患者期盼和技术空白,妇幼团队决定迎难而上。
高难手术护新生
5月27日,在麻醉科赵立明主任团队的保障下,手术由李丽琴与彭丹操刀。手术才刚开始,腹腔镜探查就发现了巨大挑战:子宫与前腹壁大面积致密粘连,增大的子宫严重挤压操作空间,血管显著怒张。
李丽琴凭借深厚功底和丰富经验,带领团队精准分离粘连,巧妙避开血管丛,小心翼翼地将子宫从腹壁上分离下来,仅用一个多小时便成功完成环扎操作。
正是这根关键的环扎线,为胎儿筑起了安全屏障。术后,妇科医护团队严密监测吴女士宫缩及胎儿情况。
经四天精心护理,吴女士恢复良好,顺利出院进入规律产检。
李丽琴介绍,这是全市首例孕期腹腔镜宫颈环扎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吴女士托起了新生命的希望,更填补了韶关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据了解,宫颈机能不全是指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宫颈由于解剖或功能缺陷而无法维持妊娠,妊娠中晚期宫颈无痛性扩张,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
李丽琴说,如果把子宫比作我们孕育生命的房间,那宫颈机能不全就相当于房门变松了,对房内压力的承托能力下降,房内压力一旦增大,门就会打开,房内的胎儿就会流产。
目前,子宫颈环扎术是针对宫颈机能不全的唯一有效术式,宫颈环扎术就是为房间门加把“安全锁”。按手术途径不同分为经阴道、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开腹手术已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替代;按手术时机不同可分为孕前环扎和孕后环扎;按紧急程度不同可分为择期环扎和紧急环扎。
李丽琴呼吁,如果既往有中晚期流产或早产的女性朋友,再次怀孕孕前一定到正规医院检查宫颈情况。一旦被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做好预防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林思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