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全力支持深圳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文 | 南方日报评论员
6月10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赋予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使命任务。这是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举措,是2020年印发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升级版,也是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宣示。
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近5年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从无到有、积厚成势,首批授权事项清单落地成效持续深化,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创新活力持续凸显,示范效应逐步显现。这次《意见》将按照分批次研究制定授权事项清单的工作机制,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广东、深圳的又一重大机遇和发展利好,也是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的一张崭新考卷。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全力支持深圳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主动谋划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努力取得更多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深圳改革破壁攻坚、见势成效,分三批形成的48条经验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形成改革联动效应和放大效应。《意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具有三大亮点:一是突出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从改革举措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出发,注重经济领域改革和教育、科技、人才等其他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联动,推出取向一致、相互配合的举措;二是突出改革的问题导向和落地见效,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和堵点,推动关联环节协同放权和协调支持;三是突出改革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充分考虑深圳发展先行一步、改革场景丰富、率先突破条件好等特点,在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治理模式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探索性举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25家,无人机产量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引领新潮流,“机器人谷”蜚声中外……深圳是创新之城,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前、作表率。《意见》突出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产业创新引领动能、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环境建设示范功能,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系列措施,有助于深圳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作为全国的开放大市、外贸强市,深圳与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面对外部冲击,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总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其中外贸出口连续实现“32连冠”。过去,深圳靠率先开放赢得先机、塑造优势,未来更要靠高水平开放扩大优势、赢得未来。这次《意见》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支持深圳探索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深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开放发展能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接下来,要更加积极应对外部冲击,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作基地、作平台、作通道、作枢纽,打造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引力场和集聚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全力支持各项改革任务尽快尽早高质量落地落实,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创新动力、开放活力,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牵引带动全省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