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困惑、不安,这些观感本应是喜剧的大忌,却是新一季高分纪实荒诞喜剧《彩排》(Rehearsal)带给观众的最直接感受。
《彩排》第二季从宣布续订之初就备受关注,因为完全仰赖主创兼主演内森·菲尔德的脑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豪赌。
而内森,恐怕是电视行业最大胆、最不按常理出牌的喜剧演员。在此前的节目《救援高手》(Nathan For You)中,他就以“搞事”著称,为经营困难的小企业主们制定各种荒唐无用的振兴规划,包括让酸奶店推出便便味冻酸奶以吸引猎奇的顾客,让一个房产中介打造“绝不卖闹鬼房子”的人设,还建议一家酒类商店允许未成年人买酒,但只有在他们达到合法饮酒年龄时才能取货。
屡战屡败,内森依然没有放弃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在《彩排》中,他宣称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万灵药,那就是在任何拿不准的重要事件之前,以彩排的方式进行预演,通过一次次无惧失败的重来,获得最完美的行动脚本。
这个堪称社会实验的节目企划获得了HBO的慷慨资助,内森对拟真的极致追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仅在首集,为了帮助参与者向好友坦白,内森就在仓库内以1∶1复制了作为坦白场地的酒吧,雇了三十多个演员扮演服务员和顾客,沉浸式演练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
在第一季,《彩排》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模拟人生,逐渐模糊了真实与虚构、戏剧与生活的边界。随着内森对参与者生活的不断深入,为了消除意外而进行的排演开始走向失控,内森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生活也置于镜头前,《彩排》带来的趣味得以远超一般意义上的幽默。
它成为了一场富有哲思的行为艺术,是极其私人的情感暴露,每一个为不确定性而焦虑不安的观众都能在其中反观己身,与不可预测的现实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
这理应是全剧的完美收尾。毕竟,观众已经见识了如何在两个月内体验养育一个孩子——从婴儿到成年——的全过程(需要数十位年龄不等的婴儿和儿童演员,以及模拟冬景的造雪机),第二季还要做些什么,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呢?
HBO再次开出巨额支票,让内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只附加一个要求:要有趣。
然而,内森的选题令我们大跌眼镜。在第二季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一组组演员分别扮演机长和副驾驶,在模拟机舱内重现了从大量黑匣子录音中发现的沟通失效时刻,要么是机长不愿接受副驾驶的提议,要么是副驾驶不敢发声。在此,内森面无表情地揭晓本季主题是“航空安全”。考虑到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飞机失事新闻,这简直是最不适宜搞笑的地狱选题了。
但这也恰恰是内森最擅长的“社交焦虑”话题。本季他把关注的焦点从日常的社交困境和困难抉择,扩展到了涉及上下层级和高压环境的人际互动。他认为,能够解决机长与副驾驶之间沟通不畅、避免灾难的有效方法,正是自己开创的排演法。
为了验证这一点,他与前美运航安全委员会成员约翰·戈格利亚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开创性实验。他复刻了休斯顿机场候机室,以便亲自观察副驾驶和扮演机长的演员登机前的互动;他举办了一场全国歌唱比赛,邀请各民航的副驾驶做评委,以研究他们拒绝选手晋级的能力是否影响其在驾驶舱中发声;为了证明“成长环境塑造人格”,他试图让克隆狗展现原型犬的行为特点,并且为它重现了十几年前另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甚至狗狗上街散步时呼吸的空气,都是从当地空运来的。
不得不说,观看《彩排》的一大快感就源于欣赏内森花式挥霍HBO的经费,他的奇思妙想得以如此豪放地实现,确实令人满足。但这种抚慰效果只是副产品,内森对排演细节的执着总能突破观众的舒适区。
这一点在第三集达到了顶峰,内森把目光暂时转移到了美国英雄机长萨利身上。萨利曾在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临危不惧,与副驾驶密切合作,将飞机成功迫降哈德逊河,拯救了155条生命。
内森好奇,如果自己度过如萨利一样的人生,是否就能汲取到他的行事智慧,于是他决定亲自体验萨利机长的生活,从婴儿开始。
请想象一下,一个戴上秃顶发套、穿着纸尿裤的成年人,在一个复古风格的屋子里扮演懵懂婴儿,被一个巨大的人偶妈妈喂奶,这简直是你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最诡异的画面。
但这个疯狂实验却是一个真诚的尝试,通过扮演,内森从萨利回忆录的克制话语中察觉到他潜藏的脆弱,并为他做出水上迫降决定前那异常沉默的23秒提供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萨利随身带着iPod,23秒正是他最爱的歌曲副歌的长度。
透过内森的种种尝试,我们看到了飞行员光鲜生活的另一面。这是一份孤独的工作,职业要求他们对外保持冷静理智,以至于承认需要心理帮助都面临着失去工作的风险。但他们并非完美,没有人能一直完美,英雄也需要精神辅助。
如果把《彩排》第一季看作用排演去预演现实、探寻自我,那么第二季则是在试图以排演改变现实、突破自我。
内森无法让“体验萨利机长的一生”成为航培标准,但他发现,仅仅通过两个简单的人物设定(“有话直说副驾驶”和“洗耳恭听机长”),就能让飞行员们在角色的伪装之下,无需担忧自身形象而获得倾诉自由和平等交流的空间。
这个提案并未获得政府的重视,为了证明自己的构想,内森决定在最后一集亲自上阵。原来早在两年前,他就开始飞行训练,并成功拿到了商业飞行的执照。他策划在加州圣贝纳迪诺国际机场,驾驶一架满载志愿演员的波音737,完成一次真实航程,并录下自己和副驾驶使用角色扮演进行沟通的过程。
飞机最终平稳降落,在乘客的鼓掌欢呼中,驾驶舱里出现的所有技术失误、沟通障碍和飞行员潜在的心理问题,都被掩盖在成功飞行和执照飞行员的光环之下,无人知晓。人们默认英雄是完美的,培训是完善的,如果内森获得了进入驾驶舱的资质,那么他当然不存在任何问题。
要如何解读这个结尾,是“伪装直到成功”精神法的个人胜利,还是制度性关怀缺失造成的社会隐患,《彩排》将选择权交予观众。至于“排演是否能够真正改变现实”这个核心问题,本季最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内森的实验已经激起涟漪,荡出屏幕之外。本季播出之后,飞行员的心理健康议题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彩排》或许真的能改变现实,而我们作为自己人生的驾驶员,也唯有带着不完美的行动,大胆飞往未知,才有机会拥抱更多可能。
作者 | 吴森森
编辑 | 楼 主
校对 | 赵立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