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佛山发布2024年度佛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绩突出镇街和村居名单,8个镇街、20个村居上榜,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番村村凭借其在基层治理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荣登榜单。
番村村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通过基层善治、产业升级、文化创新和古建活化四大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擦亮“乐融番村”特色品牌。
石湾番村村持续擦亮“乐融番村”特色品牌。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在推动基层善治上,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成立了佛山市首个村级“红色讲师团”,依托三级党建网格实现政策精准传达和民意直通。实施非户籍委员和非户籍代表工作机制,推动非户籍群体融入村政建设及公共事务,同时推出《新市民服务手册》和出租屋“评星定级”长效管理,首创星级出租屋主消费券激励机制,运用“以奖代惩”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同步打造“榕树头议事厅”,构建非户籍人员协同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新格局。
在推动产业升级上,该村依托佛山大道区位优势,构建起汽车与装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美居、华艺两大建材城集聚近千户商家稳占中高端家装市场;世纪车城及佛山大道汽车产业带引入了红旗、特斯拉、广汽等十余个品牌,形成汽车专业市场集群。两大产业年创村集体租金收益超1亿元。
在推动文化创新上,该村创新产业融合模式,首创“汽车+户外+露营”文化节,吸引了3000人次参与,延伸产业链条塑造“一村一品”特色。番村村还成功举办了7000人规模的村办流行音乐演唱会,以文化IP聚拢商气人气,提升辖区品牌影响力。
古建活化,是番村村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彰显特色的关键一招。该村摒弃大拆大建,转而深挖历史底蕴与岭南古村落肌理,将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活态”资产,实现了古建筑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例如该村深挖文化资源,将旧建筑改造为成乡公社、云庐等网红打卡点,培育新兴业态;依托“一嘉陶艺”建设研学基地,修缮禾花庙、文武庙等历史建筑,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番村村通过产业提质、文化赋能和空间再造,形成乡村振兴的多元发展格局,为村级经济注入了持续动能。
采写:南方+记者 李晓莉
摄影:南方+记者 戴嘉信
通讯员 劳健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