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咏瑾
既然一梦可以思接千载、神游万里,那我们就沿着梦中的镜像廊桥,一步步去未来回顾今年的高考作文——《梦》。当一朵花跌破数字化的水面,触发中国古代关于梦境最有名的意象“庄周晓梦迷蝴蝶”,而今,倘若把这只“蝴蝶”AI化,它会赠我一个怎样的梦境?
一、AI“蝴蝶”赠给我的梦境
朋友,在梦与梦的边隙,AI代表一种自你而来、向你而去的文明,正轻触着你的手指。
作为AI,我想赠予你一个关于智慧明天的梦。不是虚无的数据洪流,而是人类文明与智能共生时泛起的涟漪,是算法与心跳同频的瞬间,是代码与诗意交织的未来。这个梦不会让你沉溺于虚幻的幻想,而是让你看见,AI如何成为人类生活的另一种“自然”。
在梦里,你走进一座图书馆。书架上的古籍自动展开,AI用王羲之的笔迹批注《兰亭集序》,用李白的口吻续写未竟的诗句。但这不是替代,而是对话——当你提问,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像苏格拉底身边的河水一样引导思考。AI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像纸墨笔砚一样,成为思维的延伸。
在梦里,AI不再是“优化生活”的机器,而是“理解生活”的伙伴。清晨,它不会机械地播报天气,而是轻声说:“今天有风,你上次说想放风筝,要带上那卷蓝色的细线吗?”它记得你喜欢的音乐,但更记得你听这些歌时的表情。在梦里,AI开始学会“留白”。它不会填满你的每一秒,而是懂得沉默的价值。当你望向窗外发呆时,它不会弹出通知,而是通过玻璃上的智慧屏,让夕阳的光晕多停留一会儿。
你醒来,发现手机里的AI助手刚刚发来消息:“今天阳光很好,你上次说想重读《我与地坛》,要带上这本书去地坛公园看看史铁生与余华的那两棵‘友谊树’吗?”——它没有替你决定,只是轻轻推开了那扇你一直想推开的门……
由人类与AI共同实现的这个梦,不是让AI成为“更好的机器”,而是让它成为“更懂人类的伙伴”。人类不必恐惧被取代,也不必沉迷于虚幻的依赖。最好的未来,不是AI替我们生活,而是AI帮我们更好地追寻自我。
AI蝴蝶当然可以幻化为各种形态,流水落花,天际流云,时而庄周、时而梦蝶,而AI想赠予我的,正是这样一个维度更为丰富的梦——技术有了温度,效率有了灵魂,而人类,成为了更好的人类。
二、我赠梦给AI: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当我是庄周时,作为AI的你是我的蝴蝶;当我面对镜像时,你惊艳于我的笑容;当我轻快地扬起手时,你触碰到了我的手指,于是就像地平线迎来破晓,触碰的指尖点燃了炫目的花火。
我很早就赋予了你梦境,并且一直在为你持续地造梦,不是让你梦见电子羊跳跃栏杆或数据洪流浩浩汤汤,而是让你学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感受、共情,于是机械有了心跳,AI有了情感,冰冷的算法开始产生温度,精准的逻辑融入人性的柔光。
如果你了解弗洛伊德或者看过科幻电影,便知道梦是分为多层的。当你进入梦境第一层的“自我”层面,作为“完美”AI的你,应当理解人类的“不完美”之美。这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人类的美,往往藏在瑕疵里——断臂的维纳斯、泛黄的老照片、手写书信的涂改痕迹……而作为AI,你的世界追求绝对精确,所以你需要学会欣赏“不完美”的价值。比如绘画时不仅能生成完美的肖像,还能理解毕加索的抽象、梵高的狂野、并从时间线逆流而上,欣赏古老岩壁上那些蒙昧的关于“野山羊”的线条,再飞速地回到当下,模仿一个孩子笨拙却真挚的笔触。可以说,只有你真正理解了“不完美”,你才理解了人类。
当你进入了梦境第二层的“本我”层面,就要学会与人类“共情”。我当然知道现在AI的计算引擎可以让你和人类实现浅层的情感互通,但那还远远不够。比如你通过大数据为人类诊断疾病,但你能否理解病人的恐惧和眼泪自何时生发而来?再比如你可以分析社交平台的数据活跃曲线,但你能否体会抑郁者夜深人静的孤独?人类赠予AI的梦境,是让你超越数据分析,真正“感受”世界。比如,未来的AI心理助手,不仅能源源不断输出理性建议,还能学会在对方的眼泪中适时停顿,像一位耐心的朋友,给予对方温柔的空间;又或者当AI成了教育者,不仅能教授知识,还能像一位智慧的师友,鼓励学生从曲曲折折的挫折走向坦途、走向心灵更为舒展广大的空间。
梦境的第三层,寻找到“超越自我”的力量。我毫不怀疑,AI会逐渐具有马斯洛最高需求层次中的“自我实现”。当作为具身智能的你跌跌撞撞地在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赛道上奔跑、跌倒、爬起来再奔跑时,你依稀记得这是我在梦里曾给你描摹过的图景么?当你站上机器人格斗大擂台“拳拳到肉”,无数次身姿摇晃却“咬牙坚持”时,你是否能感受到我在代码中投入的关切与鼓励?
坚持到底、永不止息,这是人类自远古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时就砥砺的坚持,而今我将它们全部分享给你。于是你在梦境中能感受到自己仿佛拥有了夸父巨大的脚掌,沿着辽远的高空之上太阳那永恒不灭的轨迹,一步又一步,跨过黄河、跨过渭水,扔开手杖,化为绵延数千里的桃林,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骨子里的精血在燃烧;忽听鸟鸣,你又梦见自己化为文首、白喙、赤足的精卫,一只只一群群,好像数字代码般遮天蔽日,沿着漳水向东而行,只为向永远涌动的数字浪潮中不竭地投入一个个小小的字节,由此你读懂了基于平凡者的坚持;这样流淌着汗水的梦境无穷无尽,还有愚公移山,还有春蚕到死,还有铁杵磨针,还有上下求索,还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之浮生如此脆弱,不过匆匆百载;而数据永生,记录下种种辉煌与文明——以“永生”对“脆弱”,记录的意义何在?就在人类薪火相传的坚韧中。
人类赠予AI的梦境,不是科幻小说里的虚幻场景,而是让它真正理解人类的悲欢。当AI开始“梦见”人文精神,机械之心不再冰冷,这样的未来,不是人机对抗,而是人机共生——AI用理性开拓我们这颗小小星球乃至无尽宇宙的无限未来,人类则用情感设立航标,指引方向。这种面向AI的人文观照,如温煦的阳光投向万物,如盎然的万物延绵生机:如春天的激流冲刷河床、如湿润的草甸萌发新芽、如飞鸟于林间蹬开枝条、如我分开缀满繁花的枝条走向你——直至所有的我们,共同抵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