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个世界海洋日,来广东赴一场奇妙的海洋之约|生物多样性看广东

南方+

04:57

(第17个世界海洋日,来广东赴一场奇妙的海洋之约|生物多样性看广东,时长共4分57秒)

第17个世界海洋日,来广东赴一场奇妙的海洋之约|生物多样性看广东

当第四纪冰川最后一次退却

珠江古河道携带的泥沙

在南海大陆架上堆积成浅滩

大地长情地写下

给海洋的第一封情书

南方+ 徐昊 拍摄

北纬21°的季风放缓脚步

沉淀下温热与湿润

繁多生命

得以竞相生长

在大陆与大洋的岁月交织中

共建南海的蔚蓝方舟

南方+ 徐昊 拍摄

当深圳湾拉开往日喧嚣

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与香港米埔湿地隔海相望

来自地球北极的候鸟们

攀援在367公顷的活体基因库上

眺望远处繁荣富盛的城市

南方+ 徐昊 拍摄

红脚鹬的足迹

小心地踩在腐殖土上

拓印出远古图腾

泥泞斑驳的滩涂地上

黑脸琵鹭的长喙

以每秒18次的振动频率

在淤泥中筛滤美味海鲜

南方+ 徐昊 拍摄

南澎列岛保护区的海底

鹿角珊瑚的枝桠

正以每年2.3厘米的速度

编织着钙质星图

十字牡丹珊瑚的骨骼里

封存上万年来

海水PH值的波动

奶嘴海葵的荧光

与珊瑚虫的共生色素绘制生态帛画

南方+ 徐昊 拍摄

雷州半岛

湛江20278公顷的红树林保护区

正在书写海洋固碳的史诗

桐花树的板状根系

是天然的潮汐计算器

每公顷年沉积3.7吨有机碳

海榄雌的呼吸根破刺滩涂

其根系分泌的单宁酸

净化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招潮蟹挥螯的节奏

勺嘴鹬振翅的频率

一同奏响大自然乐章

南方+ 徐昊 拍摄

在珠江口与雷州湾的共同庇护中

中华白海豚正用肤色

上演生存的辩证法

幼时浸染一身浓墨

少时身披银灰装束

成年后

化作粉白交织的霞光

三五成群的它们

时而穿梭浪尖

时而躬身跃起

被渔民视为海上祥瑞

正如雷州渔谣所言

白豚现 沧海安

南方+ 徐昊 拍摄

在“观豚员”的瞩目下

中华白海豚欢快游动

经过保护区的海域时

海上长龙般的大桥

也会为它们让行

粤港两地协同管理 联合执法

还给海豚一个安全宁静的家

南方+ 徐昊 拍摄

在珠海外伶仃岛海域

科学家正为珊瑚建造基因图书馆

建立全球首个南海珊瑚资源库

在深圳大鹏湾

人工繁育的珊瑚幼体

在3D打印的礁体基座上

成活率从17%提升至63%

南方+ 徐昊 拍摄

湛江硇洲岛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内

人工孵化技术

改写的生存方程式

通过模拟月光周期

将幼鲎成活率从0.2%提升至2.7%

人工繁育技术的介入

得以保存种族繁衍生息的希望

南方+ 徐昊 拍摄

当无人机掠过红树林冠层

捕捉到白海豚跃出水面的瞬间

珊瑚礁的钙化速率

与鲎的血淋巴参数

形成不可篡改的生态账本

南方+ 徐昊 拍摄

珠江口的浪涛声中

古老基因与现代文明

正在重构生态叙事的语法结构

潮起潮落间

每个物种都是诺亚方舟的铆

共同锚定着地球生命共同体的

未来航向

南方+ 徐昊 拍摄

策划:孙朝阳 王海军

摄影:石磊 张由琼 姚志豪 仇敏业 钟志辉 

剪辑:徐昊

设计:潘洁 谭唯

校对:冯志坚

审核:张由琼

南方+ 徐昊 拍摄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