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鹤山城区,一座座高楼林立,街道干净有序,随处可见一抹“志愿红”,为市民送上夏日清凉;走进美丽乡村,“一村一景”,文化走廊、村史馆、乡村大舞台各类阵地无不传递着正能量,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文明是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日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鹤山被正式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份“国字号”荣誉背后,是鹤山在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的不懈探索与努力,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的丰硕成果。
一直以来,鹤山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深度融合“百千万工程”,秉持创建惠民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与文明创建,努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奋力构建新时代鹤山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城市文明。从广东省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从“省字号”到“国字号”,文明新风正吹遍鹤山城乡大地。
全国文明城市鹤山。吴兆民 摄
文明培育:铸就精神文明建设之“魂”
近日,一名男子骑着电动自行车行驶至雅瑶镇Y901乡道广珠铁路桥底时,不慎滑倒,连人带车跌入路边排水渠,无法动弹。危急之时,两名鹤山热心市民路过,及时伸出援手,成功将男子救出。
看似小小的善举,背后正是鹤山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温暖底色的生动体现,更是鹤山以文明培育夯实文明理念,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的生动写照。
鹤山聚焦文明培育,着力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等举措,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铸就精神文明建设之“魂”,让城乡焕发新生机与新活力。
德治教化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先进典型彰显时代精神,传播社会文明,引领社会风尚,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好人宣讲进校园。
近年来,鹤山持续开展“鹤山好人”选树学活动,聚焦好人评选、宣传、学习、关爱,搭建“资源挖掘”“立体宣传”“学习交流”“礼遇帮扶”四大平台,深层次挖掘先进典型人物,全方位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多形式学习先进典型精神,多渠道关爱先进典型榜样,在全社会建设营造尊崇好人、学习好人、礼遇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鹤山累计涌现“中国好人”3人,“广东好人”6人,“江门好人”40人,“江门市道德模范”13人,“鹤山好人”139人、“鹤山市道德模范”56人。开展百名先进模范走基层宣讲活动,共计开展宣讲报告会268场次,超过10万人次参与先进事迹学习。
礼遇好人方面,鹤山为各级先进模范提供市级医院体检费用减免、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等礼遇活动,过去四年共惠及好人模范超500人次。
一群好人,一城春风。在鹤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人”,每份善行都值得被铭记。每一位好人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市民争做好人,在鹤山大地汇聚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活动。
好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未成年人则是城市的未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鹤山坚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深化拓展“大思政”课程,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和文明校园,为广大青少年茁壮成长厚植文明“沃土”。
同时,鹤山持续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文明创建”,深化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擦亮梁赞咏春、狮艺、龙舟、火龙等城市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场馆建设,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移风易俗,引导村民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当文明培育遇见鹤山创意,当道德力量融入城市肌理,文明的种子自会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文明实践:彰显联系服务群众之“效”
“全新传艺”艺术课堂进基层,“文明Yeah(夜)集”夜夜精彩,“志愿楼长”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鹤山,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又是一道走进千家万户的“家常菜”。
近年来,鹤山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文明之花在鹤山大地绚丽绽放,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志愿服务成为鹤山的一道亮丽风景。
整合资源拓宽文明实践“服务圈”。鹤山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三级书记”责任落实到位,整合资源构建起“1+10+139”的市、镇(街)、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体系,鹤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列入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点。优化升级鹤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谋划建设“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四单平台,切实打通线上线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结对共建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活力。鹤山通过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结对共建模式,推动更多社会资源和力量投入到文明实践工作中。推动全市150个文明单位与150个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开展近百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活动。鹤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江门市作家协会等社会组织签署挂点备忘录,联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理论宣讲、实地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活动7场次。
广泛动员汇聚志愿服务力量。鹤山通过动员各方力量,成立近200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做精做优“志愿楼长”“咏春义警”“阳光护苗”等20多个常态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进一步汇聚社会力量,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据统计,目前鹤山注册志愿者突破6.5万人,近3年年均服务时长30万小时,在全市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探索创新擦亮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鹤山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涵盖理论宣讲、政策普及、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公益课堂等多个领域。成功打造了“舞蹈艺术党课”“文明Yeah(夜)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24年,鹤山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惠及群众达35万人次……
今日之鹤山,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从“独白”变成“交响”,带动越来越多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为浇灌文明之花贡献力量。
文明创建:凝聚共建共治共享之“力”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文明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让文明成果普惠民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鹤山始终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市级统筹、部门联动、镇(街)落实、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城市是文明的容器,承载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文明是城市的灵魂,赋予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鹤山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百千万工程”紧密结合、协同推进,大力推进城乡协同发展。
鹤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谭成伟 摄
围绕“南北双城”,以一条环城产业带推动沿国道G325过境线开展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序开展完善功能、风貌提升、城市更新、交通设施等45个城市形象提升计划项目。扎实推动绿美鹤山生态建设、无内涝城市建设、城中村整治等,高质量构建内外联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鹤山城市面貌、基础配套、市民素质得到新提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鹤山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从群众的需求出发,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市民在文明创建中共享发展成果。
惠民。改造提升38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群众约2.32万户,居民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升级改造24个农贸市场,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建成30个“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让市民出门见绿、移步见景。
便民。全市建成运行5528个“智慧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难问题。大力开展“三线”整治,让“三线”整齐有序,让鹤山天空变得更加清朗。
为民。提升公共服务,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切实解决企业难题,不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建成了源林初心小学、鹤山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等一批教育医疗设施,改善了市民的就学就医条件,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了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
村歌唱起来,唱响乡村新风貌。
此外,鹤山还聚焦“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持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如今,漫步在鹤山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商业大街的整洁有序,还是主次干道的畅通无阻;无论是交通路口的文明礼让,还是农贸市场的规范经营,都彰显着全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环境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近悦远来风物新,最是文明润人心。鹤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文明成为鹤山最亮丽的底色、最温暖的名片,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实现鹤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采写:南方+记者 任龙
图片:鹤宣供图(署名除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